
第四十二章互通梦成真抗大送学员
(1)联络办
年还没有过完,分区就派人送来了郭继增等人的衣服尺码!
初五刚过,王西轩就赶紧跑了一趟县城~
县城唯一一个裁缝铺~张记裁缝铺的门依然紧锁着!
好不容易等到“人七”过完,正月初八,裁缝铺总算开门了!
好在王西轩跟裁缝铺的张师傅比较熟悉。
王西轩把几个人的衣服尺码给了张师傅,张裁缝问清楚做什么款式、挂不挂里子、是单穿还是套穿……
王西轩一一列明:四兜中山装一套、两兜中山装两套、对襟便服三套……正月十五前一定要做好!
时间很紧张!
张师傅答应加班加点的赶工,肯定不会误事!

王西轩派人按张师傅开出的料单送去了布料!
这边正在紧紧张张的赶工做服装,那边,席书记和霍专Y共同署名的一份公函也派人送到了新阳县国M党党部~大意是:为了显示合作诚意,方便彼此及时联系沟通,我部欲在宝坻设立一个联络办公室或者办事处,一应事项,还望贵衙周全则个……!
国M党党部及县Z府迅速做出回应~完全同意!
双方就办公地点、日常安保、通联电话等等问题,很快达成一致!
为了显示对等公平,国M党也提出向分区派出巡检Z员,不长住边区,只是偶尔不定期的巡检…
分区回复:“巡检Z员”名称不妥,有居高临下之意,可改为“联络专员”,以现公平~
这些细节问题都不是太大~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
正月十五,新阳当地有跑“社火”的习俗!
战乱饥馑之年,新阳县已经好多年没有社火表演了!
1938年的正月十五,新阳县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社火表演…
整个社火表演方队从东城附近的新阳县Z府门口集中,上午十一时十九分鸣枪~
锣鼓喧天~
第一个社火方阵是:一群穿着R本军服、脸被涂的乌漆嘛黑的人,有的被反剪双手、五花大绑,有的作举手投降之态…后面一群分别穿着国军军服和八路军军服的的“士兵”威风凛凛的端着木头做的枪、押着这群“鬼子”~紧跟后面的是两个群众,举着一个白布横幅,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巨幅大字~“联合抗日、驱逐日寇”……
方队经过的时候,路边有人用长长的竹竿挑着一串串长长的鞭炮~鞭炮声、锣鼓声、口号声震耳欲聋!
后面紧跟着的方阵分别有“欢庆胜利”方阵、“庆丰收”方阵、“三打白骨精”方阵、“欢乐秧歌”方阵……
长长的社火巡演方阵绵延数里,第一方阵已经出了西门,最后一个方阵还没有启动~
新阳县城主干道两边人山人海……
各种摊贩~卖麻花的、卖油糕的、卖油酥镆的、卖冰糖拧果的、卖糯米糖的……都临街支起了摊子!
~这是新阳县城少有的热闹时光!
这一天,应新阳县国M党党部和县Z府的邀请,关中分区抗日民主Z府和新阳县抗日民主Z府的几位L导以及分区即将赴任的“联络办公室”主任郭继增等都应邀参加了这场盛大的社火巡演的观摩活动!
晚上,回观庙广场的戏台上,一场以陇东道情为主的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而国M党党部和县Z府出面组织的“庆团圆、话团结”元宵晚宴,席书记、霍Z员、范振先、郭继增等人都在应邀之列!
宴席期间,双方就互设联络办的相关事宜和细节又进行了一些沟通和协商~
正月十九日,分区驻新阳县城的“联络办”正式挂牌办公~选这个日子,当然也是寓意国共双方的合作要长长久久…
郭继增带领两个办事员小姚(原新阳县革委会范振先的警卫秘书)和小谢,还有赵铁娃精挑细选的三个特别行动分队的战士~他们穿着新做的服装,精精神神的到新阳县城赴任了!
一条连接国共两党、连通新阳南北两塬的“桥梁”----“联络办”成立了!
(2)培训
根据分区的指示~
分区驻新阳县城联络办作为国共双方官方的联系渠道,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活动范围内开展公开活动、宣传我党的抗日Z策等工作;而王西轩负责的商行、棺材铺、铁匠铺作为一条隐蔽通联途径,依然不可轻易暴露,也不可轻易与“联络办”发生横向关系,依旧进行隐秘工作,继续作为分区和新阳县城的物资交流渠道长期存在,并作为一条秘密信息渠道,以防不测!
不可否认~分区设置这样一明一暗两个通联渠道的安排是非常明智而且稳妥的!
……
联络办的工作开展是卓有成效的!
郭继增到了新阳县城,首先与新阳县国M党各阶层广泛接触,大力宣传我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并为分区的抗日民主Z府争取到了相应的抗战物资、器材和民众捐助……
经过郭继增的争取,新阳县的国M党Z府答应给分区抗日民主Z府配备一台电台和柴油发电机,并同意架设两个Z府之间的直通电话线路~新阳南北两塬之间的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通联线路建成了!
这是一件居功至伟的成就!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分区各级抗日民主Z府和警备区压根就没有会干接发电报的通讯专业人员!
怎么办?
有了良驹,却没有驭马之人!
……
多年来一直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边区共C党人,何曾用过那“洋玩意”?
没人才,自己培养!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这是共C党人一贯的传统!
那么派谁去呢?
这又是一个问题!
各级抗日民主Z府里面本来就人手不够,许多人都是身兼数职;郭继增本来是分区为数不多的“大秀才”,还是几年前从陕甘边苏维埃那边硬“扣”下来的!为了建立联络办,又只好把这个大能人给派出去了~现在的分区,根本抽不出人来!
警备区倒是人员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大老粗,没几个是能识文断字的!有那么几个懂文墨的,又都在关键岗位上~谁都离不开!
这还成了大问题!
……
分区的几个领导苦思冥想,都快把头发挠光了。
就在他们把分区的所有人员一一在脑子里过筛子一样筛了一遍,也没想出谁能胜任的时候~~
“也许,王胖子会有办法!喎怂是被窝里放P~能文(闻)能武(捂),让他想想办法!”
~遇到难怅事,范振先总是能想到王西轩!
……
接到任务,王西轩也是抓耳挠腮~派去学习的人要有文化,机灵,还得忠诚、可靠~
王西轩心想~我倒是行,可是谁又能顶替我这一摊子事?
突然,两个人跳进了他的脑海~王永祥的妹妹王丁香和侯有义的大女儿侯小美!
丁香虽然没有文化,但是聪明、机灵,边学文化边学电讯,应该可以;
侯有义的大女儿应该已经有十六七岁左右了吧?最主要的是,她自到了苏区以后,曾经在苏维埃开办的学校学习过,现在还是边区“妇女扫盲班”的教员、“妇救会”的活跃分子~她不合适谁合适?
……
王西轩把自己的想法写了一封信,让店铺里的一个“伙计”送到了分区!
“嗯,你说,咱们光在咱这圈圈里转,咋就没想到咱们还有后备力量呢?我看这俩女娃可以!”
~席书记看了王西轩来信,大为赞同!
霍专Y也觉得可以~
“我看行!就顺着这个思路,再想想,看看咱们这些后备力量还有谁?再多选几个…”
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新的合适人选!
“光派两个女娃也太单薄了!再说他们也没有出过远门,出了事咋办?”
~范振先虽然粗喉咙大嗓门,但是遇事还是粗中有细!
实在没办法,还是让王永祥从警备区通讯班挑了一个有点文化、非常机灵的小战士~
一旦决定,立即行动!
赵铁娃去过九莲川,知道王永祥的老家,丁香也认识他~就派铁娃去九莲川接丁香!
赵铁娃骑了一匹马,另一匹马的缰绳拴在马鞍桥上~一阵烟尘滚滚,赵铁娃绝尘而去……
王老汉托付给王西轩的心思了了!
丁香的心思也终于遂愿了!
……
在分区驻地,丁香、侯小美、关涛(通讯班战士)几个人集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部队纪律条例、保密原则和文化课的集训!
穿上八路军的军服,王丁香和侯小美别提有多高兴了!
此外,丁香还给王永祥带来一个“喜讯”~
“三哥,大和妈给你把媳妇定下了!水家川的,叫水桃!”
“啊~?”
王永祥无奈的苦笑~自知道他的三娃子成了“大将军”,王老汉老两口就给王永祥物色媳妇了……
他们依然遵从这祖上延续下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俗!
尽管王永祥心里隐隐不快,然而父母年龄大了,加之自己多年不在身边,未曾尽到一点孝道。现在父母如此上心的给他找媳妇,说什么也不好撅了老人的一片苦心…
好在自己现在经常在部队,一时半会还成不了婚,就先放着吧……
……
一个多月后,带着分区的介绍信,赵铁娃带领两名特务分队的战士,护送三名“学员”奔赴华池~抗大第三分校电讯大队报到!
(3)抗大
抗大,是“抗日军政大学”的简称,其前身是有名的“红大”~中国工农H军大学。
这是一所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大学,是根植于红色基因里的人才摇篮。
抗大第四期于1938年4月16日在延安正式开学,学制四至八个月,同年8月至12月分批毕业。
这一期是抗大空前大发展的一期,仅五至八月份,经八路军驻X安办事处到延安的就有二千二百八十八人,本期共收学员五千五百六十二人,编为八个大队,四十三个队……
由于学员空前增多,延安原来的校舍已容纳不下。因此,除在延安留驻四个大队外,另外在瓦窑堡、蟠龙、华池等地分驻了四个大队……
丁香他们就是去华池大队报到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