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下热点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疫苗事件的背后,仅仅是因为侥幸心理和贪婪吗?

疫苗事件的背后,仅仅是因为侥幸心理和贪婪吗?

作者: 不放牛的王二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22:49 被阅读11次

一部火爆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再次引发了国人对医疗事业的关注,将“医”这个神秘而又庞大的体系推向了大众视野,又一次站在了分口浪尖!

电影引起公众直接关注的是药品的价格,毕竟“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存在,对于医疗价格的热议,李克强总理也曾不止一次的做出批示,要求打击中间环节,督促加快降低药价。这波热议尚未散去,疫苗事件就爆发了,而这件事影响更加严重。

药价贵,至少还能治好病,而某些厂家生产假疫苗,简直就忍无可忍了,关键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下一代,那都是祖国的未来。

2013年和2016年的时候,也爆发过疫苗事件,当时媒体也曝光了,相关部门也调查了,为什么到现在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这背后,让厂商产生侥幸心理和贪婪欲望的,归根结底,是厂商的成本太低,违法的成本太低!!

违法的成本(如果直接罚到倾家荡产、无期徒刑会怎样?)

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在做选择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衡量每一种选择的成本与收益。就算小到今天中午吃拉面还是盖浇饭,你都会考虑需要花多少钱,是不是吃的饱,是不是吃的爽,这就是无意识的在思考成本与收益。作为一家大型疫苗生产企业,这种衡量无时无刻不贯穿其中。

在长春长生这个疫苗企业决定生产假疫苗的那一刻,其实他就已经考量了后续需要付出的最大成本是多少,也就是如果东窗事发,企业是不是可以挺着住?

第一方面,就是钱的问题,最直接的成本,300多万,不足以引起企业重视。从目前的处罚结果来看,罚款300多万,显然不能对其造成根本性触动。对于一家利润上亿元的疫苗企业来说,九牛之一毛。从企业决策层来说,并不在乎这点钱,无非就是现阶段少挣了300万,而不是亏了300万。

第二方面,声誉的问题,对未来收支的影响。决策层真正在乎的应该是自己的声誉以及对后续疫苗的销售造成的影响。想必,假疫苗生产者也是考虑过了,短期的暴力足以弥补后期销售业绩下滑的损失(这就是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反过头来想一想,要不是近期引发了对医疗行业的关注,还有多少人记得2013年和2016年的疫苗事件呢?有多少人给小孩接种疫苗的时候,留心去查疫苗的生产商是谁呢?这就是奸商的奸猾之初,他们更懂得人性!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只不过微乎其微的小事,没有人在意,但事件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就拿交通违章来说,为什么罚来罚去,违章情况屡禁不止呢?这就是个人的成本问题了。且不说城市环境规划建设的怎么样,单说交通违章这件事,占用非机动车道怎么罚?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还不扣分!这就是许多人存在侥幸心理的原因,走非机动车道不堵车,上班不会迟到,迟到了要罚400元/天的工资,万一交警抓不住呢?如果抓一次罚2万会怎么样?我不知道,警察同志可以试一试,我想,存侥幸心理的可能会是一些土豪了。如果罚100万?我宁愿在机动车道上赌一天车。

还有禁止公共场所吸烟也是一样,虽然颁布了禁烟条例,情况好很多,但是还有很多,同样也是违法成本太低了,这个除了金钱的成本,还有就是公众监督的成本,公共场所管理人员的管理成本。

这些事件无一不是体现了经济学中了成本与收益,成本可以是金钱上的,可以是心理上的,同样,收益也可以是金钱上的,可以是心理上的,只要收入大于支出,人就自然而然做出对应从选择,而道德只是微小到可以忽略的成本。所以,不要总是用道德呼吁人们应该怎么做,而是要付诸行动!

马克思《资本论》的名言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提高违法成本,杜绝假疫苗的出现,不要拿下一代的健康,满足某些人贪婪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疫苗事件的背后,仅仅是因为侥幸心理和贪婪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gr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