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549】季雍:曾经同僚,奈何反目

【1549】季雍:曾经同僚,奈何反目

作者: 秉笔春秋吕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9-22 07:37 被阅读0次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天下动荡,各势力之间屡屡交锋,其盘踞的区域也未必安稳,时不时就出些乱子。本篇就来聊聊季雍。

季雍是冀州清河人士,汉末舞台上也活跃过几位清河人士,列个名单:季雍、朱灵、赵苞、王经、崔琰、崔林。这些人里还是崔琰、崔林所引领的清河崔氏更加知名,季雍这个姓本来就挺少见,在汉末时期更是难以寻觅季姓人物们的踪迹。

关于季雍的记载其实很少,如果把姓名倒过来换成“雍季”可能记载还多一些,只是从《九州春秋》关于朱灵的记载中了解些许关于季雍的事迹。季雍身处鄃shū县,他本来是在袁绍麾下效力的,但是他选择占据城发动叛乱。季雍能带动鄃城叛乱也说明他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甚至都是清河郡鄃县人士。

“初,清河季雍以鄃叛袁绍而降公孙瓒,瓒遣兵卫之”——《三国志·徐晃传》注引《九州春秋》

季雍选择倒向当时与袁绍针锋相对的公孙瓒,公孙瓒也确实派了兵马过来占据鄃城。彼时朱灵也在袁绍阵营中效力,朱灵正是清河郡鄃县人士,他的家就在鄃城,而季雍能准确找到朱灵的家属,说明这两人有些交情,也进一步推测季雍应为清河郡鄃县人士。

袁绍安排了熟悉鄃城情形的朱灵前来平叛,这也将朱灵推向了两难境地。因为季雍不顾曾经的同僚轻易,他将朱灵的母亲、弟弟都带到了城墙上,让他们劝说朱灵投降,这样才有一家人团聚的机会。换作别人来都不会有这种情景出现,也有可能袁绍在安排任务时就已经对朱灵抱有戒心,打算让朱灵通过这次战事证明下自己的忠诚。

“灵家在城中,瓒将灵母弟置城上,诱呼灵”——《三国志·徐晃传》注引《九州春秋》

一方面是母亲、弟弟所代表的“孝”,另一个方面是袁绍所代表的“忠”,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如今要经历这种煎熬的人换成了朱灵。朱灵痛苦地做出了最终抉择,他选择了忠,望着城痛苦流涕,留下了一句“大丈夫既然已经为人效力,又哪能顾全家室呢”,这是解释也是诀别。

“灵望城涕泣曰:‘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三国志·徐晃传》注引《九州春秋》

最终朱灵下令攻打城池,也确实攻破了鄃城,并生擒了季雍,季雍的结局可想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城中的家人已经离他而去,也许是朱灵在这次战事中伤透了心,后来袁绍派他去协助曹操时,朱灵直接留在了曹操身边。到了曹丕时期他被封为“鄃侯”,但朱灵坚持要换成“高唐侯”,大概是不想再回那个伤心地了。

“遂力战拔之,生擒雍而灵家皆死”——《三国志·徐晃传》注引《九州春秋》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相关文章

  • 【1549】季雍:曾经同僚,奈何反目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天下动荡,各势力之间屡屡交锋,其盘踞的...

  • 第46篇 仲雍

    【读史日历】(第46篇 仲雍) 仲雍,吴国第二代君主,泰伯无子,泰伯死后仲雍继位,仲雍死后,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了...

  • 搞笑联句

    文章千古事, 宦位半鸿毛。 世上金银堆山纱帽似粪美色如云真经活法用之不尽, 何苦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同僚相残乡党互害饿...

  • 同僚

    未谐俗乐抖音调,岂有多疑小度敲。 冷眼嚣嚣宣恨怨,卅年逐日尽与嘲。 ​​​

  • 梦婆婆

    故事里的梦婆不是奈何桥上的孟婆,虽然她们都算是同僚,但论资历,孟婆比梦婆要老多了。 因为在奈何桥上喝过孟婆汤,忘记...

  • 史记·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

  • 阅读分享|一起读经典——《论语》6.8∽6.10day77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雍也篇》——雍也第六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 致同僚

    夜雨知风啸,心如雨水凉。温情不似有,故友不常在。独一无所事,满怀拥愁心。女子如若愚,硝烟无处生。好自独徘徊,回首兮人盼。

  • 四、同僚?

    艾云尼已经失踪了几天,那场大雨也把很多痕迹都抹去,这让霍辰的搜索工作变得困难。但作为特殊部队,在丛林执行搜索任务自...

  • 诓同僚

    我要借熏君的腹肌训练器,他不借给我。 我说你带到单位来,我试一试。 他说万一你试了好要一直借呢? 我说那不能,好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49】季雍:曾经同僚,奈何反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jw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