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守住内心的宁静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欲望所困扰,内心难以找到一片宁静之地。读完杨虎的《守住你的瓦尔登湖》,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世界,开始思考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
梭罗的《瓦尔登湖》自问世以来,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那些渴望宁静与自我发现的灵魂。然而,正如杨虎所言,这本书似乎总是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1949年,它首次来到中国,译者徐迟提醒读者,只有安静下来,才能真正读懂这本书。33年后,当它再次进入中国内地时,人们正沉浸在文学热潮和物质追求之中,梭罗的宁静之声再次被淹没。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宁静与内心的觉醒,从来都不是大众化的追求,而是少数人能够在喧嚣中坚守的珍宝。梭罗选择在瓦尔登湖边隐居,用简朴的生活和深刻的思考去探寻生命的真谛。他舍弃了世俗的繁华,独自面对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这种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让我深受触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物质的追求和社会的期望所束缚,忽略了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我们忙碌于工作、社交和各种琐事,却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梭罗的瓦尔登湖之旅,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并守住自己的内心净土。
文中提到,湖泊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而瓦尔登湖则是大自然为那些渴望宁静的心灵发出的信号。我不禁反思,我们是否也曾有过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是否曾在喧闹的生活中听到过内心深处的低语?
然而,我们往往因为害怕改变、害怕孤独,而不敢像梭罗那样去追寻自己的瓦尔登湖。杨虎将梭罗与梵高、高更等艺术家相提并论,他们都以柔软而敏感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同时也承受着由此带来的狂喜与极苦。
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隐居生活,是他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也是他对自己灵魂的深刻探索。他的文字如同湖水般清澈,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内心的宁静。读完这篇文章,我更加明白了“守住你的瓦尔登湖”的真正含义。它并不是让我们都去隐居山林,而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这片宁静之地可以是一个爱好、一种思考方式,甚至是一个简单的独处时刻。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避风港,是我们面对喧嚣时的坚守。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它提醒我们尊重生命的真实与神圣,发现并守住自己内心的瓦尔登湖。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或许无法像梭罗那样彻底脱离世俗,但我们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为自己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正如杨虎所说,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让我们在喧嚣中坚守内心的宁静,成为自己的梭罗,去发现生命中最真实的美好。
附:杨虎/守住你的瓦尔登湖
1949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
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后的1982年了。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不已。
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或许,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
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但这一次,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1844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在此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再往前,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相依为命的哥哥的死亡。再往前,1837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
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安静的是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找的对话与表达。从1844年秋到1847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从梭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的追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的四季。
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要知道,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