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可能真的没了

作者: anghoo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22:38 被阅读132次

周一哥哥买票回老家去测量老家的老屋子。在大家还在讨论拆拆不拆、拆哪儿的时候,村干部已经带领我们走出了拆迁的第一步。

从去年就开始听说,作为黄黄(黄冈——黄梅)高铁的重要一站——武穴北站,选址为武穴市的郭德元村(这段时间还入选了年度中国的“淘宝村”,全省一共九个),一个位置上十八线的小村庄,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美丽乡村,一个我生活了18年的老家,而我却在而立之年面临着拆迁的问题。

家乡的水

从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就很抗拒拆迁,倒不是担心拆迁款的问题(拆迁赔付的条款还没出来,据现在情况看,赔款很少,相当于平移到商品房),而是从心里就觉得如果一拆迁,心中的家就没了,儿时的那些记忆也就没了。

自从高中毕业去外地求学后,回老家待的时间太少太少。但是每次回老家那种心情,是那些没出过远门,一年只回一次家的人很难体会到的。即使在成都安家这几年,每次回到老家那种感觉还是让人激动不已,见到那些熟悉的人,听着那些乡音,一切的儿时美好的回忆都回来了。

我们村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不包含在外的几千人 ),在我们附近也算是比较大的村了,全村都是一个姓,是由同一个祖先定居在这儿繁衍至今的。所以村里面很讲究辈分,经常看到看到同龄的人要喊爷爷辈的。

郭德元垸,先祖为在大唐建立不世奇功的汾阳王郭子仪之后裔,属醉打金枝的郭瑷一支,于宋元之际由江西南昌经四望迁来此处(曾落脚杨西道),历六百余年。因来此的始祖名元中,又属德户,故名郭德元。
历朝历代以祖训“皇土圣书宜耕读,祖恩宗德当报当酬”传家“尊师、重教”,人才辈出,文化素质高,模范先进村的光荣不断。
文风世传,人才辈出,爱国爱家大有人在,辛亥革命初时,郭兼之先生等同居正一道追随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大革命时期,全村就有27名红军和新四军战士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郭德元村是一个红色革命村,中共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就出生于本村,如今后起之秀更是非凡,有大校现役军人郭中侯,清华大学毕业工作于上海市政府的郭剑利,郭汉桥工作于北京市政法委等战斗在各个不同岗位上大学生,枚不胜举。

我一直觉得人一定要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去体验人情的温暖。在老家家家都是不关门,吃饭的时候拿着家一个碗就去别人家聊天,吃别人家桌上的菜,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谁家里忙,把小孩放到隔壁家帮忙带,都是很顺带的事情。闲暇之余,沐浴着晚霞,望着家家屋顶的烟囱冒着阵阵浓烟,坐在一起聊聊村里面的小八卦,或海阔天空地说在国家的大事儿,十分惬意。

每到农忙收割最忙的时候,全村出动,年壮的经常到各家帮忙,有什么事情随叫随到,遇到个家里面有红白喜事儿的时候都是有很多人过来帮忙,这是我们在城镇很难有的信任感。

碰到红白喜事,大家都过来帮忙

过年的时候村里面特别喜庆。因为往上追溯几辈,都是亲戚,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互相拜年,从早上一直走到中午,在村里面走家窜户。特别是小朋友大年初一是最开心了。拿着一个大大的购物袋,结伴去给大人们拜年,还没到别人家门口,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喊一声:拜年啦~,家里面的女主人都会从房间来出来迎接,一边把家里面的好吃好喝的往他们的袋子里面塞,一边玩着猜人的游戏:"这个是XX家的,长的跟你爸一个样子”,“XX,你来啦,都这么高啦”,“来了就是年”……

对于本次拆迁,村里面的人大多都不是很乐意,都不想离开自己祖先生活了几百年的村子。这里面有有我们的田地,有我们的回忆,我们的根。商品房哪有自己修的小洋房住的舒服。

近些年,由于村里面的人大量外出,村里面的沟通比较少,但是却由于这次面临着拆迁而变得又一次团结起来了。建立村里面微信群沟通群,在线上讨论村里面的情况,一些年轻的干部甚至在微信群里面通知各项事宜。但是最热闹的肯定是在讨论具体赔款的谈判,条款维权。

不管怎么样,趁着过年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拆的情况下,好好在家享受一下最后的热闹吧。

可能以后真的家没了。

相关文章

  • 家,可能真的没了

    周一哥哥买票回老家去测量老家的老屋子。在大家还在讨论拆拆不拆、拆哪儿的时候,村干部已经带领我们走出了拆迁的第一步。...

  • 没了,就真的没了

    这是《唐山大地震》得一句话,而我却在四十五岁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父亲去世快两个月了,似乎前些日子还很麻木,最近这几天...

  • 家,没了?

    今天早上到办公室,坐到那,准备备课、写教案,心情还是美美的,阴霾过后,总是风和日丽。 此时,旁边英语老师,从门外进...

  • 家没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期待自己能有个安身之处,不论什么样,呆的自在就好,因为我觉得那就家的样子。 这...

  • “家”没了

    前几天,孩子爸爸打电话告诉我,房子已经买了,年前就得把房子收拾出来,然后把房子给人家了。 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把...

  • 爸妈没了,家也没了

    公司明天放假,王佳明和大家一样非常兴奋,一年了,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家,还在吗,房子还在,但家已没了。 佳明啊...

  • 没了妈会没了家

    看着看着就哭了啊: “一个人在四十五岁成为孤儿,比四岁成为孤儿更苦” “ 姥姥大了小姨一巴掌”那怎么你爹出门...

  • 人没了就真的没了

    刚刚看了简书上的一篇关于《我不是药神》的观后感,自己深有感触。2016年年初,农历羊年年末,由于自己公司的原因,也...

  • 因为,家没了。

    偶然接到密友打电话说她离婚了。我很惊讶,追问原因,才得知密友过的多不幸。她打电话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解放了,我感...

  • 2018-08-30

    钱没了还可以再赚,时间没了就真的没了。

网友评论

  • Shining好时光:【我的感言】超超你好,很荣幸能为你的文章点评,我是被你的标题成功吸引来的,再有,想对你积极参与点评团的态度表示感谢,能一起肩并肩建设咱们77班,我很开心。

    【我的收获】
    “在老家家家都是不关门,吃饭的时候拿着家一个碗就去别人家聊天,.....”这不就是孟子描述的的和谐社会么“夜不闭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沐浴着晚霞,望屋顶的烟囱冒着阵阵浓烟,想想都觉得很惬意,是啊,这才是接地气的生活。
    只是在大势面前没办法,只能将回忆珍藏了,其实“从心里就觉得如果一拆迁,心中的家就没了,儿时的那些记忆也就没了。”我特别能感同身受,我的大学校园也是因为地处沈阳最繁华的商业地带,现在要开发商业所以被要求搬迁,我上次回学校就感叹,虽然毕业了可是也想能回去再看看,这一搬迁把记忆都搬没了,心里正伤感,坐我旁边的环卫大叔说:你才在这里生活四年,我在鲁美工作四十年了,你看没,那树还有当年我种的呢,现在都成参天大树了!”默默无语两眼泪的赶脚。

    【我的建议】
    文章陈述了郭德元村的历史,也追忆了自己儿时生活的回忆及听到要拆迁讯息后而感到的难过。逻辑清晰,但是结尾略显有些轻了,如果能再深入写下具体的计划维权的措施和对最坏结果的打算,可能会以后也需要维权的读者有帮助,在文章的最后“可能以后真的家没了。”似乎有点语句不顺畅,不如直接呼应标题“以后,家,可能真的没了。”
    亦或是改为“再见了,我可爱的家乡,再见了,践行欢乐的童年”
    【推荐语】
    你想知道家要被拆迁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吗
    【相互连接】
    奉上我的文章链接,方便战友点评https://www.jianshu.com/p/19cee04f3dac
  • 福哥0075826:培超兄,我是被你的文题给带进来的,结果看完了发现,我被你带得太深了——直接命中我脆弱的内心。
    我也是被拆迁户,拆的是我爷爷留给我的房子,政府征地修了条大马路,现在我平常开着车每每行驶在原来房子的所在地时,心里总莫名涌起很多伤感的情愫……
    中国总要发展,对,没错;鸟,总有离巢时,也对,没错;记忆终将成为回忆,还对,总不错,可是,我们毕竟一起经历过,在过去的岁月里已经和我们的年龄混成一体,有些东西刻在骨子里,睹物思人,无论拆与不拆,它就在那里,不离不散,长久留下的,只有留在故事里的那个家,还有我们望向家那目渐眯缝的眼睛……
    不说了,我又惆怅了……
    anghoo:被拆迁户~,我们又找到了新的共同点了,时代太快,我们成长太慢,来不及记忆。

本文标题:家,可能真的没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jb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