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快回去加班!”——这句玩笑话,我们部门里人人会说。别人把上班当苦役,我们把上班当“调剂”:先给自己订好今晚要看的落日、明早要跑几公里,再把八小时塞进剩余的空档。时间一下子像被拧干的毛巾,滴滴答答都是多余。于是,同样的报表,别人做得面如死灰,我们做得眉飞色舞——活儿还是那些活儿,只是颠倒了顺序,世界就换了一副面孔。
职场最大的迷思,是“升不上去就等于失败”。反向思维却告诉我们:升职只是副产品,像煮面时浮起的白沫,你若盯着它,水一溢锅就糊;你若专心把面煮好,白沫自然浮上来。几年前,来了繁琐的须每日同步更新信息的新任务,上司把这事儿交给了我。于是,每天睁开眼就欠人家一篇文债,不得不起早贪黑地搜罗信息、数据,换位思考力争提供有效信息,还得成篇成文,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干了一年多。因工作成效获得大咖认可,我有了新头衔。证书到手那天,我把它卷成望远镜,去看更远的地方——职位是望远镜的套筒,真正值钱的是镜头里的风景。
人生实苦,苦着苦着就会有意外的甜。反向思维能让你第一时间尝到苦里孕育出的甜。错过一辆公交,等了很久才来下一趟,巧的是,那趟车载来了你想见的老友。办公室里来了新人,原以为能替你分担一些琐碎杂活儿,没料到对方比你资历深多了,你只好自己默默加班赶工,正郁闷间,却发现人家三言两语的点拨,就能让你豁然开朗,看透本质,事半功倍。你看,就像喝茶,就像嚼橄榄,乍一尝是苦,是涩,换个角度,撑一撑,它就变成了甜。
至于年龄,更是造物主的恶作剧:一边送你皱纹,一边送你话筒。皱纹是门票,话筒是控场权。我三十岁怕老,四十岁却盼老:年轻时开会,我张嘴上司就皱眉;如今我一张嘴,年轻人齐刷刷低头做笔记——这就是“发言权通胀”。衰老像股票,反向操作才能抄底。我把白发染成奶奶灰,故意不遮眼袋,往台上一站,自带“德高望重”滤镜。年轻人越崇拜,我越提醒他们:别急着崇拜,我只是把你们熬夜打游戏的时间用来熬夜长皱纹罢了。
所以啊,生活不是单行道,是立交桥。常用反向思维,就是把导航调成“避开拥堵”,结果绕进一条小巷,撞见一树樱花开得正盛。工作、升职、苦难、衰老,这些别人眼里的路障,不过是立交桥上的匝道。匝道不会消失,但你可以选择上不上桥。不上,永远堵在主路上;上了,就能俯瞰整条车河的尾灯,像俯瞰一条发光的项链。
下次再有人抱怨“活得太累”,你就把这份反向说明书递给他:先订好今晚的落日,再回去加班;先煮好手里的面,再抬头看白沫;先给苦难拍张照,再配一段子;先欢迎每一根皱纹,再接过话筒。保证他读着读着,就把眉头倒过来——那,就是笑的形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