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虚虚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驻村第一书记,听起来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也很好听,但“五类书记”之中,却没有它的位置,但他却还配有“第一”的定语作强调,给人一种满满的归宿感和成就感。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是离单位最远的人,却是离群众最近的人,他们从城镇走向村庄,背负单位领导的嘱托和希望,自认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服从组织安排,担负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任,去时雄心勃勃,壮志凌云,回时安安静静,冷冷清清。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被单位派驻到乡村,他们在村镇却没有编制,他们在村里叫第一书记,他们却没有话语权,他们开始时都让老百姓误认为他比村书记官大,渐渐的他们就成了村民眼中的“傀儡”书记。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坚持五天四夜,睡在村里的时间比睡在家里时间还多,呆在村里工作时间比呆在单位工作时间还长,带着妻子或家人的埋怨,带着同事的羡慕来驻村。走访慰问,救济困难,有时还要自己掏腰包,就这还有人嫉妒他们拿的驻村补助多(有的甚至连驻村补助都没落实到位)。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得自己做饭,自己洗衣,自己一个人看守村室,被戏称为“三条”干部,早上油条,中午面条,晚上光棍一条。成了村委名符其实的守夜人。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得帮助村委整资料,帮助打扫卫生,帮助值班坐班,帮助迎接检查,帮助村委一起搞项目,发展集体经济,成了村委的资料员,卫生员,值班员,救火员,背锅员。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得必须出现在防火禁烧现场,必须奔赴上访户家劝阻,必须出现迎检领导面前,必须得维护公平,接受村民的监督,必须得得控制情绪,维护好一个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得听群众的难听话,得调解矛盾,得接历史遗留问题,得看村委干部的脸,得受乡镇领导的指挥,得受驻村办的约束,得得干出成绩,及时向领导汇报,得哄媳妇或家人,得把不满情绪压在心里,得把苦水留给自己,得学会接纳所有的一切。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没有第一个得到提拔,没有第一个得到晋级,没有第一个下班回到家中看妻儿老小,没有第一个得到表扬,回到单位却第一得到同事的调侃,“哎,回来了,X书记,你这气色不错啊!村里小日子过得舒服啊!......”。
有一种书记,叫驻村第一书记,他们有的把生命留在了他乡,他们有的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他们有的还来不及看亲人最后一眼......他们让农产品走出了大山,他们让贫困户的日子看到了希望,他们让村庄道路不再泥泞,夜空不再黑暗......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没有太多人关注,他们默默的耕耘,默默地离开,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他们收获了自身的成长,收获了百姓的口碑,唯独没有收获自已的健康。有的甚至还选择留守,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有些苦总要有人去吃......顺流&逆流?
从来得失已看透......
得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