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中国传统文化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不为米所累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不为米所累

作者: 木兰秋菊 | 来源:发表于2020-06-04 07:45 被阅读0次

郗嘉宾非常钦佩崇敬道安和尚的道德和名望,送给他千担米,并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有好多页,情意恳切深厚。道安和尚回信说,”承蒙赐米”,但越发觉得有所依靠是烦恼的。(出自《世说新语》:“郗嘉宾钦崇释道安德问,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道安答直云:损米。愈觉有待之为烦。”)

“不恨言伤直,惟忧欲败刚”,我们常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接受了别人的米,可能就被这米压着,包围着,受其限制,不得不为其做一些违背心愿的事情,让自己的心灵受累,因此道安感到如此烦恼。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大船依赖水才能前行,大鹏依赖风才能飞翔。“有待”便不能自由,人也一样,如果过多地受外界的束缚,便不能获得根本的自由。多少人受制于王权富贵,金钱名利,美酒美食,而迷失了自我,直到自己被这些无形的大山压倒,而完全地丢失了我。庄子告诉我们应该超越有待达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某大学著名营养学王教授,在业界颇有名望,文一出,都竞相拜读,无不信服,无不膜拜。有一次某地官员请他来授课,课后共进餐,餐中,某官员向王教授布置作业,请其写一篇文章来说明当地产的米营养如何超越其他地方的米。

王教授面有难色,科学是讲究证据的,这米如何好,是要用实验数据说话的,不是随便说好就好,说坏就坏。便回曰“这个可不是随便说是就是的。”

局长呵呵一笑“以你王教授之名,还不是说是,大家就信是吗?你看今天的晚宴,都是当地的特产,不美味吗?特别是这米,难道不好吃吗?只要你能让大家相信这米有特效,后半辈子你们家的米都由我们供应了。”

王教授差点饭喷,吃在嘴里的实在难以下咽,吐也不能吐出来。这一顿饭就如此难吃了,怎敢谈以后。王教授暗下决心以后绝不随便出来吃饭。

一粒米虽小,但小中见大,不要轻易被这米包围,为米所累。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一粒米也不贪求,才能两袖清风,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自在为人。

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系列21(7)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不为米所累

    郗嘉宾非常钦佩崇敬道安和尚的道德和名望,送给他千担米,并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有好多页,情意恳切深厚。道安和尚回信说,...

  • 杂得

    人生在世洒脱第一,不为名利所累不为虚情牵绊,更不为五斗米折腰。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因利诱失节不因权贵摧眉。 以上...

  • 庄子智慧

    庄子的智慧中,不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不为别人的评价所累,是人生的第二层境界。 庄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偷没偷吃米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每天三顿都只能吃野菜,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没米我难忍

    我已走出城池东门,想到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回来,也不知是不是还能回来。这也许就是一条不归路,一去将不复返,我的内...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负米报春晖

    小男孩安安的父亲姜诗,误信家人谗言,将安安母亲三娘休弃。三娘暂寄居在尼姑庵里,生活十分清苦,安安每天上学时把自己午...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偷米送他人

    屈原小时候,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困苦,屈原非常怜悯之。他偷偷将家里的米倒进家门前...

  • 不为所累

    谁都保证不了自己不被这个世界上的噪音所打扰。 那种总想从别人嘴里得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认可的人,大有人在。 至于...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我不在乎米

    唐高宗时期,有个叫安学的官员在运漕米时不巧翻了船,船沉了,米也损失不少。当时卢承庆正担任对官员的考核工作,就给他打...

  • 心语(十二)

    1 人生中有两件事最重要:知善知恶是根本,知行合一是关键。 判断善恶,一切以良知为念,不为外物所累,这便是立德;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粒米里知人生之——不为米所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pw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