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程树德《集释》所引古书古注讲,此为子游(言偃)作武城宰时故事。
“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是鲁都曲阜附近
的小邑。
“弦歌之声",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弹琴唱歌的声
音那么简单,而是指礼乐,即“制礼作乐”、“礼崩乐坏”的礼乐,乐和礼是绑在一起的,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形式。不明白这个,就不会明白他们讲的什么。
“”莞尔而笑”,“莞”旧文写作“苋”,虞翻注“苋,
悦也”,《集解》注“莞尔,小笑貌”,简单讲,“莞尔而笑"就是微微一笑。
子游在小镇武城当镇长的时候,孔子去参观,听到到处都是礼乐之声,于是微微一笑,说:“杀鸡为啥用牛刀呢?”子游回答说:“过去我听老师您讲过,‘君子学习了礼乐之道,就会更加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之道,就会更好使唤’(“小人……易使”与“君子.……对言,说明此“君子”、“小人“都是指社会地位上的君子、小人,君子是老爷,小人是小老百姓)。”子游言下之意,我现在做的,不正是在落实您老的指示、实践您老的伟大思想吗?孔子听了,很是受用,于是大手一挥,大声说:“同学们,言偃同学的话是对的,我前面的话是玩笑哈!"
古今很多注解都认为,孔子“杀鸡焉用牛刀”一
句是批评子游小题大做,也有认为是惋惜子游之才被大材小用的。赵又春先生更是说,“莞尔一笑”应为冷笑,钱穆说是表明孔子“深喜之”不对。我前面说了,“莞”古注本义是喜悦,我们现在讲“莞尔一笑"也是讲的喜悦地笑,如“姑娘对我莞尔一笑",但这个笑,不是哈哈大笑,而是微微一笑、含蓄地笑、大有深意的笑,需要用心体会的笑。而且,我们应该还记得11.26-一章,子路冒失,孔子笑他,用的是“夫子哂之”,“哂”才是冷笑、嘲笑。可见,赵先生是解错了。我以为,与其说这是孔子批评子游小题大做,还不如说是孔子暗自欣慰,但又故意要考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看他有没有“理论上的思考"。因此,孔子后面说的“前言戏之耳”是真话,而不是“掩饰自己”(赵又春先生语)。
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子游不小心,手一抖,就泄露一个秘密:原来孔子一直哀叹的礼崩乐坏,其中一个意思就是觉得老百姓不听话不好使唤了,大力倡导礼乐治国的目的,就是要使老百姓更加听话,更好使唤,都“愿做革命的螺丝钉”,自觉叫响并实践“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后世吃瓜群众不知其中玄机,以为古代圣王治国理政之道都是好东西,一有人吆喝礼乐治国,便跟着起哄,最后应了他们自己的一句话:“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宁不一叹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