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七世纪人物文惠书屋
明清之际人物Ⅱ张燮——《东西洋考》作者

明清之际人物Ⅱ张燮——《东西洋考》作者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2-09-12 03:17 被阅读0次

1、张燮(xie)(1574-1640年)字绍和,又字理阳,号汰沃,又号石户主人、海滨逸史、蜚遁老人。明龙溪县石码人。

张燮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张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伯父张廷栋,进士,行人;父张廷榜,进士,曾任太平知县、镇江丞。张廷榜为官清廉,30岁就退隐故乡。

张燮受家庭熏陶,自幼通五经、览史鉴,青年时便以文才名噪一时。他21岁中举,但他看到明末政治腐败,又鉴于父亲因“不善事上”被降职以至“论罢”的经历,因此无意仕进。家居期间,潜心著述,侍奉父亲,并与当地名流蒋孟育等于漳州开元寺旁风雅堂组成玄云诗社往来唱和。当时名流往来唱和者有蒋孟育、高克正、林茂桂、王志远、郑怀魁、陈冀飞等,被称为漳州七才子。

张燮性情飘逸豪爽,喜作山水游,曾携子于垒(字凯甫)“遍游吴越三楚”,喜交游清雅之士,与黄道周、徐霞客、陈继儒、曹学佺、徐、何乔远等名流相往来,张与黄道周过从尤密。张比黄大11岁。崇祯十年黄道周上《三罪四耻七不如疏》中道:“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不如龙溪人张燮。”距张燮乡荐已44年了,足见黄对张的才学景慕之深。张燮在漳居处名“霏云居”。黄道周每次由漳浦来漳州必往张寓,与其探讨学问。

明代,漳州手工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月港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当时,张燮受海澄知县陶镕和漳州府司理萧基、督饷别驾王起宗委托,着手编写《东西洋考》,作为漳州与东、西洋各国贸易通商的指南。

张燮编撰《东西洋考》,不仅广泛采录政府邸报、档案文件,参阅许多前人和当代人的笔记、著述,还采访舟师、船户、水手、海商,经过详细、严密的考订和编辑,并仿照宋赵汝适《诸蕃志》体例,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写成《东西洋考》。全书共12卷,记载东、西洋40个国家的沿革、事迹、形势、物产和贸易情况;记载水程、二洋针路、海洋气象、潮汐,以及国人长期在南海诸岛的航行活动、造船业和海船的组织等情况;还收录了秦汉以来中外关系的有关史料及宋、元、明三朝中外关系的有关文献。《东西洋考》还特别记载神宗时税珰高寀在福建的暴行,以及海澄人民反抗高寀的示威运动。《东西洋考》是明代中外关系和东南亚各国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综述漳州与东、西洋各国贸易通商的指南。它对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等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周起元为《东西洋考》作序,誉之为“开采访之局,垂不刊之典”,“补前人所未备”,指明了该书的价值所在。

天启年间(1621-1627年),何乔远疏荐张燮入朝编修《神宗实录》,他坚辞不就。他为人志趣高雅,豪放博学,广交海内名士,与黄道周、徐霞客、曾学佺、何乔远等学者名流交往尤其密切。

张燮晚年隐居漳州城南石狮岩“万石室”。崇祯十三年(1640年)逝世,享年66岁。

张燮一生著述编纂的著作有15种共约700卷,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其著作除著名的《东西洋考》外,又有《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续集》六十六卷,《北海稿》一卷,《藏珍馆集》四卷,《群玉楼集》八十四卷,《闽中记》若干卷。又校刻汉魏七十二家文选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集。(《号传四部丛刊》,影印的《王子安集》、《幽忧子集》即用张燮的刻本。)他和刘廷蕙等人一道编纂了《漳州府志》,和蔡国祯等人一道编纂了《海澄县志》,还帮助何乔远编辑《皇明文征》。他刊刻的汉魏《七十二家文选》,成为后世刊刻这些书籍的底本。作有《喜秋赋》,见于《明文海》卷八。

2、《东西洋考》

明张燮撰。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前有萧基、周起元、王起宗三序,及其自识之凡例。明朝人以今婆罗洲为界,婆罗洲以西称西洋,婆罗洲以东称东洋,郑和下西洋即以此义。

全书分十二卷,卷一至四西洋列国考,记叙交址、占城、暹罗、下港、柬埔寨、大泥、旧港、麻六甲、哑齐、彭亨、柔佛、丁机宜、思吉港、文郎马神、迟闷等国的地理、历史、气候、名胜、物产。

卷五、卷六东洋列国考、外纪考记叙吕宋、苏禄、猫里务、沙瑶、呐哔啴、美洛居、文莱、日本、红毛番等国的地理、历史、气候、名胜、物产。

卷七至十二记叙饷税、税珰、舟师、艺文和逸事等项目。

其中《西洋列国考》所列国名和地区有交址(今越南北部)、占城、暹罗、下港、柬埔寨、大泥、旧港、麻六甲、哑齐、彭亨、柔佛、丁机宜、思吉港、文郎马神、迟闷,共十五个基本上都在今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马来西亚境内及其附近地区。

《东洋列国考》所列国名和地区共六个,即吕宋、苏禄、猫里雾、沙瑶呐啴啴、美洛居、文莱。除文莱外,均在菲律宾境内。书中详细记载了东西洋诸国和地区的历史沿革、形势、物产和贸易状况,特别记述了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奴役和掠夺该地区的史实,以及华侨和当地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斗争。

《饷税考》详细记述了漳州地区在外贸中征收商税的制度和抽税则例,以及督饷职官和督饷衙门。《税珰考》集中地记述了福建税监高寀暴敛横征、激变人民的史实。《舟师考》对航海技术和地理组织都有详细的记述,其中有关东西洋针路的记载,绝大部分均正确无误。《艺文考》收录梁、宋、元、明等朝有关对外关系的部分诏告、表奏和碑记。《逸事考》是从历代史籍中辑录的部分有关对外关系的资料。

该书取材于历代史籍和当朝邸报,参以故老、海商和舟师的诵述与见闻,尤详于嘉隆以后的史实,事具辞核,可补其它史书之不足,是研究明代对外关系和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资料。有万历刻本存世,通用本是1981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外交通史籍丛刊》铅印标点本。(网站·中华典藏可搜阅)

而其舟师考中之二洋针路,乃我国历代南洋航路之详细记载,殊为珍贵焉。至其所考列国,则不无失检处,如其举于凡例首条,以大泥为渤泥,实开明史谬误之端;以赤土为暹罗亦非确切;以丁机宜与柔佛接境,盖误英得其利(Indragiri)为丁加(Trengganu)矣。惟以往日之地理知识论,亦未可深责耳。

卜正民:这部著作未对那些实际四处旅行的人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持平来说,读者也不会认为这部著作该有重大影响。据另一位作序者所述,书中的资料乃是“续埤史之丛”,而非供张燮当时的水手、商人所用。他不是为了那些人写此书,而是为了其他像他那样的学者——认定这辈子不会出海外,只想更了解海外世界的学者。——《维米尔的帽子》第四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清之际人物Ⅱ张燮——《东西洋考》作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zf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