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我爱你超过爱自己,所以你要对我好一点”——你对孩子的爱,只是你极度自私的表现而已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超过爱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不怀疑他们的感觉和做法。
同时我也看到或者听到,不少父母是这么说的,“我对你的爱超过爱自己,所以你要听我的话”“我对你的爱超过爱自己,所以你得对我好一点”,这种说法,味道似乎就变了。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爱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抚养、教育孩子,目的不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吗?不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文明、自食其力的人吗?这其中必然包含对父母长辈的尊重与赡养,但是如果我们在付出父母之爱的时候,随之要求相应的代价、后者想实现什么目的的时候,用我们付出的爱去要挟的时候,是不是就变味了?
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父亲母亲们有那种想法或做法?我思考过很多次。
爱子女,本来应该是无私的。子女,是一个新的生命,他独立于父母,独立于其他所有的主体。他借由父亲母亲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基于生物本能和社会义务去抚养他,这也是任何一个社会人的义务。这是无条件的,是天然的,甚至不需要特别说明。我们经常有文章或其他文学作品歌颂平常的父母之爱,歌颂非常条件下的父母之情,那是我们让我们去了解父母之爱的艰辛、特别与伟大,为了让我们体味我们作为人应有的美好情感,是让我们去体味人生的美好。
或许是因为他们看多了这种情形,很多父母对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并没有得到孩子的爱,或者说觉得从孩子那里获得的爱与自己付出的关爱不相称。现实中确实有不少父母在孩子的问题上有很多算计,在孩子小的时候,期望孩子大了之后可以给他们回报,孩子大了的时候,要经常衡量一下孩子的回报是不是达到了他们爱孩子的对等标准。
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是本身就是无能的?因为自己很多目标实现不了,所以寄希望于孩子,孩子成年之后,期望从孩子那里得到更多的回报,至于当初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培养的孩子,他自己就不去反思了。
养育孩子这事,孩子本身就是目的,是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父母的目的。孩子不是手段,培养孩子不是要求将来孩子反哺自己的手段。
其实,这样的父母没想明白的是,如果他教育得当,在感恩父母这一点上,是根本就不需要父母自己去提醒的。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安全的人,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他能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有着为人子女的通常的感情,无论社会环境怎样,也无论父母富裕或者贫穷,他们都会好好地爱自己的父母。社会上我们看到的对父母不管不问、啃老、甚至对父母拳打脚踢的子女,他们本身就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所以,这是一个悖论,如果你教育是成功的,即使父母不去用语言要求孩子爱你,孩子也会好好爱父母,如果是父母的教育是失败的,即使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天天耳提面命要求孩子要爱自己,孩子长大了也可能不会好好爱自己的父母。
天天盯着自己的那点私心,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再怎么索取,也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这么爱你,所以你长大了要对我好一点”,拟或“你小的时候我多疼你,你现在也要好好对我”——这其中体现出的你对孩子的爱,只是你极度自私的表现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