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代价

作者: 王学富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13:33 被阅读2395次

这些年来从事心理咨询,接触过许多困惑不已的父母,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一直那么好:听话、顺从、乖巧、懂事,特别是——学习好,怎么突然就出现了心理问题。

任何心理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说它突然只是因为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是怎样慢慢累积形成的。

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其实来自孩子的父母。虽然,他们很难,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你们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指责我不会飞翔”

有个孩子来求助,他因为心理痛苦不堪而从大学退学了。我从这个孩子症状的背后看到一个典型“好孩子”的成长经历。

当事人自幼学习好、听话、懂事,父母一直以他为骄傲,在他身上寄托了非常高的期望。于是他成为“好孩子”自然是父母的功劳。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非常严,为了培养他们所认为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到暑假就把他锁在家里做作业。

作业中如果写错一个字,要罚重写50遍。考了100分有奖赏,但成绩稍下降就要受到惩罚。

父母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让当事人自幼就形成了这样的态度:考试我必须得第一名,如果是第二名,我就应该感到内疚。在咨询室里,孩子跟我说,有一次他为差了0.5分而嚎啕大哭,怎么也无法原谅自己。

父母对他的道德要求也非常高,要求他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外面走路手不能扶栏杆,吃饭的时候,嘴吧不能有声音。在家听家长话,在校听老师话,在外面听长辈话,因为“大人的话都是对的,都是为了你好”。这样教育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不管他心里同不同意,张口闭口总说“阿姨说得对,伯伯说得对,爷爷说得对,老师说得对。”

好孩子的内心隐藏着多少压抑与痛苦

还有一名大学生,他有一个强迫仪式,就是“做保险”。

当事人每天早晨起床,穿上衣服又脱下来,脱下来再穿上,这样反反复复要折腾两个小时。因为在他穿衣服的时候,头脑里会出现不好的念头,他担心这不好的念头会污染衣服,而如果穿上被污染的衣服,他就会变成一个坏孩子或邪恶的人。他必须做一种自己设计出来的“保险仪式”,做得不够彻底,就只得一遍一遍做下去。

这名大学生每天都生活在极度的不安全感里,几年来都在用这种“个人迷信”获得自我安慰,也越来越深地陷入症状。考察当事人的成长经历,又是一个典型的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为了让他安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父母在生活上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处心积虑地为他营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生活环境。父母不让他跟同院里的孩子或者他们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坏孩子”玩耍,以免受到不良影响,即担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至于他上了大学,父母还不断在耳边叮嘱,要跟成绩好、品德好的学生交往,不要跟“坏孩子”在一起。后来当事人逐渐发展出上文的强迫症状,父母为此震惊不已,一开始不停地给他讲道理,见没有效果,又开始指责他心理阴暗,道德太差,没有良心等。父母不知道,自己儿子症状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害怕自己被污染从而变成了一个他们所鄙视的“坏孩子”。这种害怕已经深入到潜意识里,使他选择用这种虚幻的迷信方式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

其实强迫障碍总是源于当事人被强迫的经验。

许多父母对孩子有非常高的期待,甚至是完美的苛求,巴不得孩子把所有优点集于一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煞费苦心,几乎要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天堂一般的成长环境,生怕孩子受到任何污染。结果往往是,他们的孩子成了一批从天堂里出来的人,拒不接受现实世界,也不接受在现实里的自己。他们的思维和情绪都变得极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容不得生活和自身的一点不洁净。他们被塑造成不自由的人,被各种刻板的规条所束缚,不愿意走进这个充满着不确定因素的世界,不愿意在经验里获得成长,总是在寻求绝对的标准,以获得安全的保障。

孩子被强迫着不能做自己,这种扭曲的人生经验,将他们驱赶上了自我强迫的道路。

我们心中存在着一个渴望被爱、被接纳的”内在小孩“

“好孩子”是什么?是头脑里的理想自我,这个理想自我是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用过多的赞赏、期待、过度保护、苛求与责罚等铸造出来的。只要自己“好”,就能收到过度的赞赏(它给孩子带来置身天堂般的感觉),一旦自己“不好”,就会导致过度的责罚(它让孩子感到像被投进地狱一般难受)。这会使一个生命总是要求自己完美,以期不断得到赞赏,永远不受责罚。

好孩子最害怕犯错误从而被逐出伊甸园。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说的就是,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一个人不需要苛求自己,也不应苛求他人。但好孩子绝不接受人是不完美的这个人性的本质与真相(哪怕他嘴里会说出这样的道理,但在情感上和潜意识上也不能接受),坚持用“应该”和“必须”强求自己完美,结果却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真实。

接触了那么多的“好孩子”,我发现,一个人内部的“好孩子”越是坚韧,他的真实自我就越难长出来。“好孩子”坚持认为自己必须是独一无二的,甚至会认为自己是神的化身,拒不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好孩子”无法放弃自幼享受的自我中心体验,要求整个世界都为自己而存在;“好孩子”必须成功,让赞赏的光环永远环绕着自己;“好孩子”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总是把自己交给“别人”支配或控制;“好孩子”害怕犯错误,因为任何一个错误都破坏了他的完美,因此他不敢进入到经验里去尝试,总是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寻求万无一失的标准。

“好孩子”苛求完美,不敢活得真实,“好孩子”的本质就是“失真”。特别是当“真”与“好”看起来冲突的时候,“好孩子”为了维持“好”的名声,不惜付出“真”的代价。“好孩子”总是为了“好”而委屈“真”,久而久之,就活不出真实的自己了。这时,他们的生活就变成了一场表演,而且一定要表演得完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赞赏。他们总在试图避免犯任何错误,因为犯了错误会招致惩罚。就这样,一个个“好孩子”扛着社会要求的面具自我,变成了生活场景中的“演员”。他们与人谈话不是交流,而是表现“我口才多好”;他们迎合别人得意思,生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讨人喜欢;他们拼命追逐光鲜好看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真正需求这些,只是因为别人喜欢这些,他们得到这些东西是为了夸示于人;他们追求知识,成为我们的教育体制里标准答案“制造”出来的产品;他们回答问题可得一百分,但生命内部从来不受触动;他们把生活变成一场苦役,拼尽一切要获得这样那样的“成功”,例如成为知识武装到牙齿的博士,资产上亿的富豪,权倾一方的高官。

但是,他们的真实自我丧失了——“我找不到自己了”——不是不想找,而是真的找不到了。

这就是“获得了全世界,但失掉了生命”。

不要让孩子因为“好”而失掉真实的生命

当一个人失掉了真实的自己,他的内部就充满了无法克服的虚无感,这虚无感来自“好孩子”(完美自我)的强迫。既然完美是不可能的,追逐它也就不过是捕风捉影,而这会导致“好孩子”们情绪瘫痪,意志缺乏,动力丧失,价值虚无,从而产生各样的心理障碍,甚至使人选择自杀——它的深层话语是:如果我不能完美,那我就要弃绝自己。

最后提醒父母,不要苛求孩子完美。反而是,如果你的孩子“太好了”,你才要当心。因为你并不知道这个“好”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东西;你也不知道,你的孩子要因为成为一个“好孩子”付出怎样的代价。

相关文章

  • “好孩子”的代价

    这些年来从事心理咨询,接触过许多困惑不已的父母,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一直那么好:听话、顺从、乖巧、懂事,特...

  • 好孩子的代价

    不记得小的时候是怎么学习的了,或许那个时候太小,大人也不管,自然就是疯狂的玩儿了。等到自己懂事了再去自觉学习,而这...

  • 8.8

    侯冬梅 中级12期 湖南株洲坚持原创分享503天 2019/08/08日星期四 成为“好孩子”的代价(摘抄——家庭...

  • 成为“好孩子”的代价——摘自《家庭塑造孩子

    3到5岁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孩子喜欢想象自己属于哪一类的孩子,但他们并没有判断的标准与能力。他们不能抽象地判断未...

  • 《佛畏系统》| 好孩子要付出的代价

    这一整个学期,女儿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不是起床运动,或读书,为的是无论下雨还是堵车,都能保证做一个不迟到的好孩子。 ...

  • 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种被动的困境

    仿佛被套牢了,苦心经营养育的灵气好孩子被孩子的爸爸奶奶折腾的不像样,终于辞掉好工作,回家照顾孩子,付出了太多代价,...

  • 2017-05-31

    你是个值得被爱的好孩子。 你是个值得被爱的好孩子。 你是个值得被爱的好孩子。 我是个值得被爱的好孩子。

  • 代价

    憎恨是喜爱的代价 痛苦是幸福的代价 离别是重逢的代价 打击是成长的代价 舍弃是得到的代价 付出是收获的代价 失望是...

  • 2017-06-28

    代价 要么说话 要么沉默 说话有代价 沉默也有代价

  • “不惜任何代价”的代价

    当我们用“不惜任何代价”来表达我们对某件事的态度时,通常这件事已经到了需要破釜沉舟、拼个鱼死网破的最后关头。这种不...

网友评论

  • 488ab40465e2:我每一次真实的表达都被父母当成了幼稚
  • 爱生活的折耳猫:“好”孩子这个称号太大了,剥夺了很多人的自由,或者说这个光环让更多的人承担不起。
    然而却还有更多的人看不清事实。
  • 简小王:那,要怎么办呢?
    f341d541d85c: @简小王 可能两方面吧,普及心理教育,咨询
  • 春之花韵:写的太棒了~我从小就是在我爸爸的期望里长大的,他自己没有机会读书改变命运,所以对孩子上学有一种近乎于执拗的执着,所以我从小就被父母用“内疚感”绑架,如果我不好好的学习,好像就对不起父母的辛苦操劳一样。所以尽管我很讨厌学习,还是在父母的压制下,考上大学了,但是我经常有拖延症,最近2年多一只排斥工作,我感觉就是类似于反抗权威的意思,可惜到了成年才有这能力反抗,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风险。

    另外,我爸爸对于我的表现永远不满意(后来才知道他经常背后夸我),所以我很自卑,无论我上学还是工作,任何时候,我都觉得不如别人,就算别人都说我很好,我还是觉得不够好,总觉得自己是个loser,痛苦不堪

    希望我以后可以做不一样的父母吧,谢谢你的文章
  • 陈小五525:我就是这样的呀。。。
  • f341d541d85c:啊呀,这篇文章目前有1644次阅读量,讨论也很不错,感谢点赞的人,打赏9人,9人中还包括主编和本人喔,在这里吆喝一下啦,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随意打个赏,不少这几块,鼓励传播优秀文化,鼓励作者多多写好文!支持原创!支持写作的不易!
  • 小兄弟:好闻 感谢分享
  • 九月麦地Wheat:希望作者写一下意识到这些问题,该如何走出来
  • e5a6664037ed:真正的好孩子是不会对自己是谁冥思苦想的,他们早就活成了父母心中的样子,将来也会把自己的孩子细心剪裁成自己的模样。会痛苦的只是那些在规矩的头脑中突然冒出“自我”意识的孩子,他们已经不想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但哪怕是行为的一丁点改动,都会被视为“不好”,都会遭到来自父母和学校各方的非议,逼迫他们继续扮“好”。越是追求本真就越会受到压迫,内心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才是多数“好”孩子的痛苦根源,真正的好孩子是不会感到内心纠葛的。
  • 陈炫然:据说,有许多传统(现代)教育,认为的坏小孩,以后都成大材了。马云从小就打架……兄弟情义……
  • c777178fb3a0:支持九楼
  • 顾熙卿:真的是。首先可能我说的话不讨人喜,但请听我说完。我不是一个好孩子,甚至是个被人骂神经病疯子的孩子,我对很多事情都持不同的态度。但是,在不熟或者长辈眼里,我就是个好孩子。我家庭教育要求我要有吃相坐相走姿,不允许我说粗鲁的话,到后来,我不需要父母管教,我也学会自我约束,随时随地保持礼貌和教养,但是,遇到一些只能以暴制暴的东西,我会义无反顾撕了自己这张伪装,然后k了他。所以说,很多东西不是旁人问题,是自己问题,对自己不够狠,才会觉得是父母的问题。而且只有随时随地保持教养,才会让人更容易亲近你接纳你。
    顾熙卿: @木子歌 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没有理由可讲,不总结原因,反而怪罪别人的人。他就是个废物。
    顾熙卿: @木子歌 对。我反正挺看不起那些整天把自己现在过得困苦的原因怪罪到别人身上,何况是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身上。可能这句话很得罪人,但是,我觉得楼上有个人评论现在自己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生不如死,用三个成语这么形容父母对你爱,我也是服了点个赞。我的尊严无法容忍自己给自己找借口,更无法容忍把罪恶施加在父母身上,让父母内疚。
    建筑工匠:@翎奚 你说的太好了,生活本来就是竞争,输了也要坦荡荡,没必要给自己找失败理由来逃避
  • ffa9f2021132:我曾经也是好孩子,小学初中,初二终于因为对学习的极度厌倦堕落下来,高一辍学,当时真的认为一生注定了,像父母说的不学习没出息的人,觉得人生无路可走,可是在社会上混过半年,用父母的钱上了所厨师学校明白了人生不止一种可能性,平凡平安的过完一生也是一种幸福。以前因为学习问题和父母吵过很多,什么恶毒的语言都说过,他们文化水平不高,那时也不知道怎样跟我交流。现在想来他们当时是伤透了心吧,现在明白他们真的对我好,讲真我感谢他们。我想作者讲的好孩子现象不应该怪罪于父母吧。它像中国现代教育畸形的产物。个人理解
  • 提莫酱T:我爸妈对我完全是放养式的,他们的想法就是不求孩子出人头地,平平安安就好,学习上也从来没有责怪过。
  • v笑的露珠:感觉好可怕。
    v笑的露珠:@Spring_e054 我也是这样的好孩子,中途叛变了,因为人言。现在都不知道是该埋怨那些劝诫我的人,还是感谢他们。
    f341d541d85c: @v笑的露珠 不当的教养方式的确可怕,这里是指不真实,没有自我,在强迫下成为的好孩子。
  • 4cf7273ba212:我已经付出了让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生不如死,惨痛的代价!
    v笑的露珠:@小光极 哎。可是坏孩子付出的代价又何尝不多。你看到了自己失去的,但是你却得到了别人渴求的。
    灰索: @小光极 如果你看清这些了,一定可以走出来的!
  • f341d541d85c:当一个16岁的少年坐在我的对面对我说,他已经习惯把一切不好的刻意忘记,一秒內就要把自己变得非常阳光快乐的样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没有人会怀疑他为这样的好付出的巨大心理代价!
    f341d541d85c: @Spring_e054 是的,几乎没有自我,深感痛苦!
    0a84550f59c2: @Spring_e054 变成这样该有多不容易
    请叫我凉兮:确实!
  • 爱瑋儿:鼓励鼓励,好文继续
    王学富: @爱瑋儿 谢谢!

本文标题:“好孩子”的代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kd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