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好多道理懂了,但就是做不到,实际上,你做不到,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懂。假如你真的明白毒药有毒,还会去喝吗?
一个社会若没有因果观,不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不知道一切苦乐是自作自受,人就没有了任何约束,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并觉得自己不必为此负任何责任……
关于因果不虚,也许有人会提出疑惑:“如果真是善恶有报,那我如今做了善事,为什么还不现前善果呢?”
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你做善事是“因”,得快乐是“果”,“因”和“果”之间一定要有时间的间隔。
比方说,农民在春天种庄稼,只会到了秋天才收割,不可能今天刚播种子,明天就丰收果实。
同样,我们今生所造的恶业或善业,下一世、再下一世,乃至许多世后才会成熟。而这些业,正如佛陀在《百业经》中所言,既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山河大地,也不会中间无缘无故消亡,必定要成熟于自己的身上。
有些人常做善事,但仍会遭受一些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行善虽有乐果,但若以前造过恶业,这也会成熟苦果。除非用忏悔来消除恶业,否则,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就像种瓜会得瓜,种豆会得豆,不可能因为瓜种多了,就不会结豆。
佛教认为,一个人不论造了什么业,百千万劫也不会毁灭,最终一定会自作自受。
这就是佛教的因果观,也应该是我们的人生观。每个人若能认识到这一点,相信人生会有很大的改变。
遗憾的是,如今真正相信因果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的确确太稀少了。或许我这么说,大家觉得有点悲观,但了解现实的人对此都明白。
举个例子,很多人年轻时会为情而睡不着,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经常会有睡不着的情况。许多有钱、有地位的人,每天必须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
如果睡不着,你可以坐在床上,观想释迦牟尼佛的身像,或者放下一切执著,打坐十到二十分钟,让心处于宁静调柔的状态中,这样就比较容易入睡了。
有时候,我因身体不好也无法睡着,或者白天做了某件重要的事,临睡前脑海里一直浮现它,甚至为此焦虑、激动。那个时候,我就会放下一切执著,要么观想佛像,要么坐禅,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再躺下去,这样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当然,每个人的根基不相同,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不过,根据有关佛经的说法,对大多数人还是比较管用的。有失眠困扰的朋友不妨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