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共28个字,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表述,也是阳明心学的纲领性学习口诀。
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创立的说法,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创立的说法,这两种观点各有支持者没有对错之分。
道家的说法体现在道德经上说,认为人性是顺其自然的,没有正确还是不正确或者善恶的说法。
阳明先生认为,人的本性,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这个本性是善还是恶,那就要看环境,制度的引导。
胡适说过,一个肮脏的社会,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的正常社会,道德也会自然回归。一个干净的社会,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那么这个社会最终会坠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地的肮脏社会。
你把王阳明的这句话,和胡适的名言结合起来,就会发现,他们的本意是完全相同的。既不承认人性的善,也不断定人性的恶,而是认为人性的善恶,来源于环境制度的引导。
既然知道人性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既然人性的善恶来自于环境的影响,既然人的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良知和对善恶的认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选择。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你既然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么你选择善还是恶啊?对,你想做一个善良的人,你不想做一个人人唾骂的恶人。
好吧,你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知道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那么你就可以去适应环境,利用身边的条件,去做好事做善事帮助他人,把那些不好的行为改掉,把那些坏人坏人都尽可能的纠正过来,扬善除恶。
先知道了解,然后付诸于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这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阳明心学的浓缩解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