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和妈妈聊了很久,挂掉电话后,我陷入了沉思。她言语间的担忧让我意识到,我一直活在一个无形的“保护罩”里。从小到大,父母把我保护得很好,替我挡住了许多风雨,也无意中隔开了一些我需要亲自去体验的世故人情。
直到步入社会,我才猛然发觉,自己像一张过分干净的白纸,看不懂微妙的情绪,接不住话外的弦音。我爸常把“活到老,学到老”挂在嘴边,以前我只觉得这是说给学业和工作的,现在才明白,与人相处,更是一辈子的学问。
【一次尴尬与一个决心】
记得有一次...别人聊得热火朝天,而我却听得云里雾里...那一刻的尴尬让我脸红了很久,也让我下定决心:提升自己,必须从学习这门“看不见的功课”开始。
【我的“破壳”小计划】
我不追求变得八面玲珑,只希望自己能更从容一些。我给自己定了两个小练习:
1. 做生活的“观察者”:每次在咖啡店排队、在公司开会,我不再埋头看手机,而是悄悄观察周围人的互动方式。看他们如何寒暄、如何委婉地拒绝、如何真诚地赞美。我甚至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记下让我觉得舒服的对话。
2. 每周一次“微突破”:这周我的目标是主动和一个不太熟的同事共进午餐,并尝试引导对话,多问一个“为什么”或“然后呢”。
我知道,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相信,只要开始学习,永远都不晚。爸爸说的对,“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我要为这句话加上新的注脚——学到老,才能活得更好。
你们有过类似的困惑吗?又是如何学习这门课的呢?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