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话“钱郎”

作者: 如是青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4-19 12:59 被阅读0次

上度娘查东西,偶然翻到了一首咏春七绝,正合当前时令,是唐代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

溪上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正值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诗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在那熟悉的村边小河旁,几乎听不到黄鹂鸟的歌唱了;木兰花已凋尽,只有雪白的杏花在随风片片飞舞。这即将逝去的春光,让本已惆怅的诗人内心变得更加伤感。

猛然间,诗人的眼睛不禁一亮,他发现,在山窗下面,昔日那丛碧绿的幽竹,依然显得生机勃勃,正在欢快地迎接他这个故人归来。

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清新自然,在惆怅伤感之中,蕴涵慰藉与希望,令人回味无穷。

提前这位钱起,可能熟悉的并不是太多;但若是提起狂草大师怀素来,大概就家喻户晓了。钱起便是怀素的叔叔,亲的!

在唐代诗坛上,钱起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被后世美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所谓的“沈宋”,是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

宋之问(约656年-约712年),字延清,名少连,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仙宗十友之一。

沈佺期、宋之问这两位初唐诗人,对于诗词的发展与完善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在以沈约、谢眺等为代表的永明体基础上,从原来的讲求四声发展到只辨平仄,从消极的“回忌声病”发展到悟出积极的平仄规律,又由原来只讲求一句一联的音节协调发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对,以及中间二联必须上下句属对,从而形成完整的律诗。

“钱郎”的另一位,则是郎士元。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也写过一首以“溪上”开头的七言绝句《柏林寺南望》,读来也颇有味道: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雨过天晴,诗人乘船去对岸的柏林寺。在船上,他便隐约听见了柏林寺里传来的遥远钟声。

待船靠了岸,诗人沿着山间小路前行,一棵棵高大的古松遮天蔽日,让寂静的山谷显得更加神秘。

到了柏林寺,举目眺望东南,但见远方白云朵朵,白云下面是层层叠叠起伏的山峦。

此情此景,诗人不禁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顿觉江山奇美、天地无限,内心变得豁然开朗。

相关文章

  • 暮春时节话“钱郎”

    上度娘查东西,偶然翻到了一首咏春七绝,正合当前时令,是唐代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 溪上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

  • 暮春时节

  • 暮春时节

    《蝶恋花 暮春(一)》 四月芳菲春近末。 柳絮纷飞,绿水园中绕。 莞草青青迎夏日,琼花盏盏姣容倩。 满目葱笼佳景...

  • 暮春时节

    (一) 暮春一直认为自己长得丑。 记得一年级时,老师组织排练“六一”舞蹈,老师第一次选演员,她混迹在队伍之列,高兴...

  • 暮春时节

    暮春时节,本是万物复苏佳季,可窗外却春雨阵阵不歇息片刻,但却给我一丝家的感觉----家之江南,每至二三月,...

  • 暮春时节

    (二) 暮春以为自己十三岁就会去闯荡江湖了。 初三那一年,班上年龄大点的同学都在商量毕业后的人生规划。暮春每天和比...

  • 暮春时节

    繁花掩尽老枝芽, 满眼风光自傲家。 朕眼江山无限好, 不知败叶夕阳斜。

  • 暮春时节

    我一直很讨厌这样的暮春时节,尽管朋友圈里到处定格着花团锦簇,柳绿花红。没有了春色初萌的惊喜,春光乍泄的清明,离草木...

  • 暮春时节

    走在路上,雨后的空气带着清新的潮湿,带着香甜的味道,心情一如既往地愉快! 我停下脚步,细嗅带着香味的空气。 是桐花...

  • 暮春时节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ω・。) 时令虽已刚过谷雨,气温已忽然窜上35℃,漫山遍野已写满夏天的味道。刚翻箱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暮春时节话“钱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ny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