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是母亲节,恰逢父亲轮休在家,我隔夜与母亲联系,说第二天带她去芦墟老街逛逛,母亲欣然答应。
母亲像个孩子,最喜欢跟我们出去,东吹野花,心情愉快。
到达娘家的时候是9点钟,父亲在门口张望,母亲在院子里忙碌。
“一起去吧!”母亲跟父亲说。
“芦墟老街啊,真的长远不去了。”父亲有些动摇,再加上我在一边劝说,他终于答应与我们同往。
先去接妹妹。
在妹妹家,我拿出自己做的冰淇淋,让大家品尝。
母亲节琐记(上)
妹夫去菜市场买菜准备午饭,我和妹妹带父母去芦墟老街。
老街不远,从妹妹家过去不到十分钟的车程。“石马”附近下车,直接进入泰丰路。这附近有陆宅,也叫文苑,原是芦半镇陆映澄的老宅,后来改为镇政府所在地、老电影院,也一度成为我们分湖诗社的活动室。父亲说,村里的永林爷爷曾经为陆家开轮船,收入颇丰,家境条件也比村民富裕。
芦墟陆家与同里金家都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据说,陆映澄的儿子娶了金家女儿,为了方便来往,陆映澄买了一艘轮船,雇佣永林爷爷当司机。于是,有关陆家的事情不断传到我们村里。
父亲小时候喜欢听故事,常常跟在老长辈后面,听他们说东道西,包括八卦新闻,名人轶事……所以,父亲知道得很多。
关于陆宅,父亲还说了一件事,那就是爷爷的外甥在芦墟做党委书记的时候,工作在陆宅,吃住也在陆宅。父亲曾进去吃过饭,见识过陆宅老屋。
母亲节琐记(上)
文苑(陆宅一部分)正在整修,北门不再开放。
母亲节琐记(上)
观音桥是老街标志性的景点。前几年整修时,把那棵长在石缝里的石榴树清掉了,引起当地人的普遍反感。
石榴树是一道风景,但是越长越大的树根严重影响了古桥的安全。清理掉也是不得已的举措。
母亲节琐记(上)
市河两岸的香樟树,枝丫茂盛,遮天蔽日。
母亲节琐记(上)
看到老饭店“大庆楼”的招牌,父亲很兴奋,他说,村里人上街(我们村离芦墟近,到芦墟称为上街)吃饭必去这家饭店。饭店生意兴隆,时常爆满。
那时候的饭馆,最后结账都是点盆子数量,有些不道德的食客,为了少付钱,偷偷藏起空盆子往市河里扔。据说,饭馆门口的市河里,曾经捞出一大堆盆子。
母亲节琐记(上)
相比别的古镇,芦墟老街依然保留着古旧的建筑风貌,原汁原味原生态。
母亲节琐记(上)
行走在老街上,父亲左顾右盼,似在回忆某个熟悉的场景。母亲不感兴趣,说有什么好看的?父亲打趣说,你就喜欢爬长城。
说到长城,让我想起去年五月,我们夫妻俩陪父母去北京的情景。那天爬长城,母亲精神抖擞地拉着我上去了,而我父亲却在城墙下焦急万分,大声呼唤我们快下来。
母亲爬长城成为一段佳话。
母亲节琐记(上)
走在老街上,我们都在回忆。看到门扉紧闭的旧货店,我想起小时候在这里买过土布衣服的事情。父亲也回忆起一段往事:当时的旧货店变成小百货店。我侄儿(弟弟儿子)刚会走路,父亲骑着摩托车为孙子来此买童车,半路上掉落,回家后发现车没了,他重新回到店里,又买了一辆。
母亲节琐记(上)
旧货店南侧是沈氏跨街楼。跨街楼是芦墟老街的一大特色。
母亲节琐记(上)
老作家蒋老师始终坚守在弄堂角落里埋头修补。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新收了一个学徒。师徒俩认真地干着活,我与他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母亲节琐记(上)
沈氏跨街楼的南面曾经是农贸市场。我二三年级的时候跟着奶奶卖鸡蛋,她老人家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心算却比我快,让我羞得无地自容。
母亲节琐记(上)
这是许氏跨街楼。我想到了陈家墙门,想到了爷爷,父亲想起了鱼行和浴室。
母亲节琐记(上)
路过许家墙门,想起一位姓许的朋友,她的老家就在这里。
母亲节琐记(上)
母亲节琐记(上)
南栅市河边,养着一群鸭
母亲节琐记(上)
登云桥到了,父亲指着远处说,河对岸就是浙江地界,西栅有个轮船码头,湖班(湖州到上海)轮船在这里停靠。
母亲节琐记(上)
登云桥上,给父母来张合影
母亲节琐记(上)
这就是登云桥。
母亲节琐记(上)
古桥东堍有棵野桑树,桑果星星点点,讨人喜欢。采一颗品尝,酸酸甜甜,还是童年的味道。
母亲节琐记(上)
粮管所的老码头还在。
母亲节琐记(上)
有座城隍庙
母亲节琐记(上)
又见跨街楼,父亲佝偻着背低头沉思,他又想起了什么?
母亲节琐记(上)
河对岸的许氏跨街楼,昔日的鱼行。
母亲节琐记(上)
这里是西栅。老医院所在的怀德堂就在那里,可惜前年的一场大火,把古建筑烧得面目全非。
母亲节琐记(上)
母亲节琐记(上)
老宅前围着彩钢板,父亲探头张望。这里也曾留下我的记忆。
母亲节琐记(上)
河对岸的沈氏跨街楼,虽然旧,却保存完好。
母亲节琐记(上)
芦墟老字号“生禄斋”,门面虽好,却大门紧闭。
母亲节琐记(上)
杨美英糕团店门口,有订做的两色“寿桃”。
母亲节琐记(上)
路过洪昌桥,父亲说,桥边曾经有个洪昌酱品店。
母亲节琐记(上)
兜一圈,又回到观音桥边。
母亲节琐记(上)
桥北就是牛舌头湾,父亲说起了凤翔春茶楼。
母亲节琐记(上)
母亲节琐记(上)
父亲不让妹夫开车来接,也阻止我叫出租车,执意要乘公交。也好,7318路公交车经过妹妹家门口。
陪同父母漫步在芦墟老街,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