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终其一生都追求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都一样,我们追求的是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幸福是不是金钱、外貌、名利、成就?
我想幸福与这些东西不是直接相关的,否则为什么这么多的名人依然会选择自杀?
WHO在2014年发布自杀预防报告指出,世界范围内每40s就有一人死于自杀,为什么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裕的今天,自杀人数还依然居高不下?
我喜欢的作家三毛,一生追求自由,人不仅长得漂亮,文章写的也特别好,但最后却选择了自杀,在48岁那年选择了人生的终结。
要说三毛的生活,是我羡慕的,也是许多自由女士追求而不得的,虽然感情生活受到了打击和挫折,但有疼爱自己的父母,也写得好文章,在社会上有认可度,特立独行,风一样的女子,但最后她留给后世的,只剩下一篇篇鲜活的、尤有余温的文字。
为什么三毛会选择自杀,为什么每40S就有一个人选择自杀?
有许多人说这与抑郁症有关,要我说除去精神的因素之外,还与个人都与幸福的感知力有关。那么我们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预防不幸福,提升对幸福的感知力呢?

《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合森米哈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提出了幸福就是获得最优体验,这种最优体验就是心流。读完这本书,我们将会对幸福有更深的理解。
001 幸福能力就是心流体验能力
想象一下如果你财务自由,你可能会陷入空虚还是会感到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钱,而是在做事的过程。正如弗洛伊德说“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是工作和爱”。
而当今社会,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追求休闲、娱乐、享受和即时满足, “不给你买东西就代表着不爱你”,“没有不是买买买能解决的问题”,似乎所有的快乐直指金钱,包括亲密关系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当用外界的东西衡量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时,并不是快乐和幸福所在,我们追求的这些物质满足,只是外在的表现,等你得到了表象的满足,下一个需求又即将开始。
比如,有人觉得有了房子就是有了家,就能开心就是幸福,而等有了家,又觉得房子太小了,要是有个大的房子就更幸福了,等换了大房子,又觉得别墅好了。还有人,觉得幸福就是给家人创造很多财富,为了赚钱,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和时间,换来了对方、孩子和父母的不满,或者因为没有时间陪伴父母,等有了钱父母早已不在,空留遗憾。
所以,幸福不是存心去找就能找到的,幸福不是追求来的,它只是某种附带现象。就像哲学家密尔说的“自问是否幸福,幸福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只有当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体验到充实、丰富与满足时才感觉到幸福,直接去追求反而效果不大。

002 极致全身心投入,5个动作体验到幸福感
第一个动作:自我实现。
为了研究幸福的奥秘,米哈里花了25年的时间做了许多研究。他邀请了数百位成功人士,包括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棋坛高手等人,结果发现他们身上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能够完全沉浸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无视它物的存在。
米哈里提出的最优体验与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两者都进入“忘我”的境界。
幸福与外在因素并无直接关系,也不是直接追求来的,而是当人全身心沉浸在一件活动中,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产生的内心秩序感和幸福感。
第二个动作:集中注意力。
心流产生的核心是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一种精神能量,受人们控制。但是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被各种事情干扰,难以聚精会神。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内在心理失序,受到情绪影响或内心经历各种冲突,迫使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向,导致分心。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胡里欧有一天下班回家,发现车胎快没气了,第二天早晨轮胎继续漏气。但距离他发工资还有一段时间,他没有足够的钱去修轮胎或者换新轮胎。由于他上班的地方距离家有20英里,他整天心神不宁,连着几天他都因为车胎漏气心情烦闷,注意力难以集中到工作上。
针对这一类内在心理失序的问题,米哈里提出精神熵的概念,精神熵是一种内在失序的现象,人们就会耗费很多心力去应对威胁,造成内在心理失序,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第三个动作:接收挑战。
米哈里发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投入精力,而且需要培养和训练技巧。
比如下棋和攀岩,都是需要技巧的活动,爱下棋、会下棋的人很容易全身心投入,而不会的人完全无动于衷。喜欢攀岩的人会将其视为身体与心灵的冒险,而不喜欢、不会的人只觉得费力去爬一块石头完全不值。`
第四个动作:明确目标。
我们都知道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当目标实现时,能感受到掌控的感受,就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但凡看到得了抑郁症,或者选择自杀的人,都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可控和目标的迷茫感,这样的感受让人失去了希望和迷失了自我。

第五个动作:即时反馈。
游戏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游戏给予的即时反馈,尤其是积极的反馈,通关以后的音乐、礼物、掌声等等,都能使游戏玩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沉醉其中。
比如,我们的梦想领读会许多阅读量原来很少或者写作小白都能做到18天18本书,也是因为每天都有及时的反馈。这样的即时反馈能使人建立秩序感,强化自我结构,从而成功实现目标。而且也会忘了时间,觉得时间飞逝。
结束语:生活工作中,处处可以获得心流体验,体会幸福感
当你能够像玩游戏一样去生活和工作,就能够体验到心流。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惠君对于庖丁的技艺大加赞赏,问解牛的神技,庖丁说"臣以神遇而不以母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不用眼睛看,就像视觉停止了一样,而精神在活动,这是典型的心流状态。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与生俱来的身体感官优势,通过步行、舞蹈等这些常见的运动体验心流,哪怕只是全神贯注于品尝食物本身的美味,全身心聚焦于简单的事物。重新认识工作,聚焦于工作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像玩游戏一样给予即时反馈,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实现自我价值,感受掌控感。
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独乐乐和众乐乐兼得,既享受独处的自在,又能用心经营关系,那么,如洪流般流畅、满足的幸福感就会分分秒秒的存在着。愿我们都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到极致的幸福感,做一个幸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