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本纪》节选
即天子位后十三年,年一百岁,商汤驾崩。之后是两任短暂的继承序列,外丙三年、中壬四年。之后帝位回到了商汤太子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是商汤的嫡长孙。太甲元年,伊尹做了三篇政令,意在承续商汤的政治理念。这种宣言与其说是内外的,不如说是对内的,因为马上要有大事了。
《殷本纪》节选
在《夏本纪》中,我们看到,禹传启、启传太康,太康迅速失国,不过三代。
殷商开国,商汤到太甲,其实也是三代,四帝,短短二十年出头,就出了惊天大事。就是有名的伊尹摄政。
太甲在位三年,几件大罪:不明、暴虐、不尊汤法、乱德。伊尹的所作所为、太史公的记载都简单干脆,流放。
卜辞中的太甲
流放了皇帝之后,简单,伊尹摄政,朝诸侯,开府治事。皇帝仍然在,但是不能视事,或者说不让他视事。
对比之下,这种做法其实比霍光走的更远,霍光虽然也是形同摄政,至少还没有放逐皇帝。但是反过来讲,伊尹的做法也更加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我们要是相信历史记载并且愿意相信伊尹的伟大人格,就能理解诸葛亮怼李严的那句话“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
我堂堂正正、为国为民,我怕什么呢,这些骂名是给乱臣贼子准备的,我怕什么?
于是我们就看到下一幕。
《殷本纪》节选
帝位可以暂时剥夺,还可以还回来,而且从文字看来,过程都是和平顺畅的,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该过自新的太甲,政通人和,诸侯宾服,获得太宗的庙号。
归政后六年,太甲崩,儿子沃丁立。沃丁八年,伊尹这个开国元老终于逝世了,据说和他的老领导商汤一样,都活了一百岁。从商汤崩算起,伊尹护佑着这个新生的王朝度过了重要的二十六年,可以说居功至尾了。
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也就是伊尹和开国君主同享祭祀,我想这个事实可以击破很多阴谋论的说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