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天目山几年了,认识一些来自四面八方在此旅居的人,也结识了一些忘年朋友。

92岁的王爷爷还是那么硬朗,87岁的王奶奶满头黑发还是那么的健谈。王爷爷说:“他20岁在上海就给英国老板开车,每月160薪酬(当时货币),一人是别人三人的收入,从没上个学但能读报”。了不起的王爷爷,是你的毅力、魅力和豁达,健康长寿。

王爷爷和奶奶还住来燕山庄,再次与他们相遇,格外亲切,花发的我象邻家小女孩一样,跳跃的与王爷爷握手,与王奶奶拥抱,亲如家人。
开心的老人家,总对我们竖拇指,与小妹共唱黄梅戏,他们仿佛又年青了许多。

王爷爷把每天时间安排得充分:散步、做操、打太极等,多余时间,还与其他旅居人员来场“筑长城”。

王爷爷与王奶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丰富,特别在饮食上从不马虎,早餐除鸡蛋一只,馍头2个,稀饭上会自加核桃粉一勺、肉松一勺、姜沫适量,他们说“有营养、补大脑”。老俩口相濡以沫、鸿案相庄70年,相敬如宾在每一细节中:王爷爷帮奶奶洗碗,王奶奶帮爷爷擦嘴,衣服一起晒,散步相扶持……他们,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榜样。


张阿姨,一个普普通通的上海老太太。前段时间身体欠佳,吃中药一月有余。来到天目山,还是每天坚持捡垃圾,叔叔劝他:“总是弯腰对身体不利”。张阿姨我行我素:“景区很美,垃圾影响风景,影响游客素质,特别是烟蒂,对原始森林更危害,我只是尽力而为”。环保自愿者,让我们为她点赞!

当王爷爷王奶奶和张阿姨,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你是何想法呢?


大兵哥,还是那样,每天吆喝着他的“宝贝”,微笑着接待每个客人。一年不见,只是头发白了一些。

住“来燕”隔壁,毕业于“北邮”的77岁老帅哥,能说会唱还是那么的幽默风趣。

来燕山庄女主人——韦大姐,是个勤劳的女人。菜园里除草,上山去采摘……每天都见她忙碌的身影。


来自上海的沈阿姨赵叔叔,原是来燕山庄的客人,今年他们住到了武山村的景睿农家乐。

6月18日早餐后,我们开车前往沈阿姨旅居处。

他们住在大山深处,前面就是天目缘飘流处,毎天他们都在山谷里漫步、爬山、休闲。


特别是双休日,天目缘飘流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去年,沈阿姨他们,听我们介绍大美海安后,曾到海安去游玩。我们己算是忘年老朋友了,就像在自已家中,他们热情接待了我们,桌上摆满了各种小吃,等待我们的到来。


来天目山旅居家庭很多,在这个大家庭里,毎年我们都会结识新的朋友,每年我们也会来这里与老朋友们相会、叙旧、避暑、养生。
2018年7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