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
其中除了生活方式都比较难轻易改变,幸运的是恰恰我们容易做出改变的是比例最大的,也就需要我们懂得更多的关于健康的常识,《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民健康素养达到20%,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只有2个人又基本的能力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出正向的改变,所以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是任重道远的事情。2019年12月28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国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校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减少、改善学生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
食育是否能够搭着劳动教育的列车在各校推进?“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今天读到这篇文章对自己启发很大,目前从事工作中有一部分是承担北京市劳动教育工作,我们的课程中涉及农耕文化、传统饮食、动物养殖、插花、扎染等多个方面。在今年3月2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的教育体系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并在文中细化到课时量要求,本科院校不少于32学时,职业院校不少于16学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在工作的基础上,个人将进一步细化,把食育理念贯穿至劳动教育工作中,看能否以此统筹构建体系。
后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做探索。
什么是食育?
从“食”中获得什么?
从“育”中获得什么?
从“食育”中获得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