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心理师第十二讲

社会心理师第十二讲

作者: 灵花仙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6:59 被阅读0次

真正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能屈能伸,能上能下

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很多表现在上去下不来。为什么呢?能伸不能屈,因为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比如有些退休的老领导,习惯了被簇拥的生活,忽然没人围绕左右了,也无法发号施令了,心情容易郁闷,如果及时处理会发展成抑郁症,就是一种上去下不来的情况。

中国家喻户晓的储时健,从烟草大王沦为阶下囚,74的他因为健康问题被保外就医,却又成就了橙子大王。

小平同志三起三落,都是能屈能伸,能上能下的鲜活例子。

 也有些人物质层面或官职上去了,心理层面却没上去。实际根本没有真的上去,就不存在下不来的问题。

根据对立统一率,上就是下,下就是上,是相对而言的

任何事的存在都离不开他的对立面,两极的相似度大于一个端点和中间任意一点的相似度。 有些心灵鸡汤一天到晚的喊放下,对于根本没有拿起来的人,何谈放下呢? 王健林把赚一个亿视为小目标,马云视金钱为粪土。这些话他们说出来合情合理,但我们平民老百姓说出来就是不切实际,是狂妄。他们探讨放下的问题有情可原,而大多数人,更多的是要拿得起来,不然放下什么呢?习主席号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是鼓励大家担当,而不是盲目的佛系。

四种心理状态分别是健康,不健康,不正常,死亡。

这四种状态不是针对人,而是人的状态而言的。健康的人,也会有不健康状态,不正常,死亡状态,指的都是心理层面。 从小到大,父母都将我们视为健康的人对待的,以至于很多道理听的我们耳朵出了茧子。 心理健康的时候,对道理是可以正常感受的,就能听进去,受到启发和帮助。用陈述句直接陈述就好。发展咨询面对的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其过程可以是讲道理,所谓明白人好办事,因为一说就懂了。

 对于心理不健康的人,或者正常人的不健康状态时,就要用心理学的方法,反着说

直接讲道理是听不进去的。 比如一个心理工作者和一个企业的老总表达很想为企业的广大职工干部们做一个心理相关的讲座,很想让你们单位的职工都学点心理学的技能,学点心理健康的知识。 但老总一句话封门,说:“我们企业的职工心理都没毛病”。 这种情况下继续直接正向的陈述,说现在人人心理健康都会有有问题的时候,就会怪怪的,只能不欢而散。 但如果换成谦虚态度,说我虽然心理服务从业这么多年,但是对于你们这么大这么优秀的企业,我真的不是很了解高层领导和中层领导之前的差异和述求,人和人之间有什么差异。 请教的,谦虚示弱的方式激起对方好为人师的本能,让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任何一个提问,心理学背后的假设是把被提问者假设成老师。 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有什么不一样? 教育工作者把所有人的心理假设成健康。 心理工作者把所有人的心理假设成不健康。 医务工作者把所有坐到他面前的人假设成有病。 这是因为要避免阿伦森效应。如果把一个人假设成健康的,咨询时也是健康的,比较好办。但如果咨询时这个人是不健康的,但我们已经把他假设成健康,沟通中奖励,赞扬和喜欢不得不减少而导致消极的态度。

心理不正常的状态要顺着说。

我们眼中的疯子,就如疯子眼中的我们的状态,也是疯子。 一个头脑不清的人吹嘘自己天下第一的时候,千万别一盆凉水浇过去,否则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过激的行为后果。 一个人说”你有病”的时候,可以调侃说”你有药啊“?接住了他的挑衅。但如果接不住,激起你内心的旧伤,感受到一种针对性的挑战,就会怼回去说,“你也有病”, 两个人因此吵起来或者大打出手,你就和这个人划了一个等号,很难说哪个人是正常的状态。当怼回去的时候, “也”,正是一种投射性认同。

一个神经症患者说你看桌子上有一条蛇,这时候的蛇,虽然我们看不到,但对于患者来说,就如我们做梦时候的场景,是活灵活现的,因为他出现了幻觉。然而我们切莫揭穿他的幻觉,千万要顺着他说或者别搭茬,想办法通知他的监护人,打发他走,不然后果很严重。

心理死亡的状态只能是先尽力把他救活,无法救活就不说

俗话说哀大莫过于心死,心如止水的状态真得都是信念坚定,不被琐事所扰吗?不尽然,很可能是对外界一切失去了兴趣。这时候生活会变的没有任何意思,没有劲头和希望,生无可恋,抑郁症患者就是这样。

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理死亡状态不一定是连续的,长时间的,针对一切事物的死亡状态,而是一种相对的针对某件事情某个人的某个场景。

比如孩子正沉浸在手机游戏的快乐中,妈妈喊她吃饭,孩子的无动于衷就是一种心死状态。台上讲课台下走神的情况,也是一个心死的状态。这时候咣当咣当敲两下黑板,把走神的听众的思绪拉回来,他又活了。

所以李老师讲课会经常让大家做一些可以互动的动作,比如让大家感受一下额头的硬,嘴唇的软,鼻梁的韧,台下气氛调动起来,就能保证课程讲给活人听了。

但有些无法救活的状况,我们也不必心存上帝情节。毕竟心理助人只是N条大路中的一条而已。

有些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出现,当然要把握住。比如李老师在咨询开始前听到女孩子认为咨询没用,咨询师杀手一枚,被妈妈拖进咨询室。开场老师就用了创造性沉默,女孩那点小心思一下子被看穿,对老师立刻刮目相看,咨询效果非常的好。

健康的人可以直接表达述求。

这个表达非平时的简单表达,是要经过感性反应到达一个理性反应的过程,所以只有健康状态的人才能做到。 比如一个人在外面辛苦工作了一天,又累又饿,渴望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飞奔到家却发现妻子还没做饭,不自觉的会愤怒,气不打一处来并连带产生踢猫效应。这是纯粹的感性反应。但是如果这个人心理足够的健康,就会迅速的上升到理性反应,理智的要求妻子,给我做点饭吃,我又累又饿。

但心理不健康的人压抑述求,不敢提自己的合理要求,只好憋着一口气自己去厨房做饭。这时候可能会听到锅碗瓢盆叮叮当当,或者打碎碗盘等情况。带着情绪做事情也很可能无法专心致志,不是炒菜过火了,就是盐多醋少等等。因此正规的厂商严格控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提倡加班,也是这个道理。本来合理的述求实际变成了一种向内的攻击。

心理不正常的人很可能直接付诸于行动,非打即骂,不会进行理性的思考,行为也是过激的。用行动表达述求,心理年龄很肯能固着在3岁的前语言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无论工作环境还是周边的同学群体中,我们常常发现特立独行的人。说不清这些人哪里不好, 但总是不按套路出牌。这就是残余规则(residual rules):残余规则是不好概括和归类的规则,同时又是大家都不明说但却公认为不言而喻的。这也是快速鉴别人的心理状态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但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有个性的人都不健康或不正常。因为健康的人也会有不健康状态的时候,不健康的不正常的人也会有健康的状态。心理状态本来是一个连续体,没有一刀切的分水岭,只能是谁比谁的状态更健康一点而已。

相关文章

  • 社会心理师第十二讲

    真正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能屈能伸,能上能下。 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很多表现在上去下不来。为什么呢?能伸不能屈,因为由简...

  • 情绪辣眼怎么办?

    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十二课 自从研修课老师说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部分,我才接受它。这情绪也不光辣眼,也有温柔以...

  • 社会心理服务师 第六讲

    李老师的课充满了哲思,不断地意识扩大化自我探索,也是富粉们追随的原因。 首先思考下:马和白马那个内涵大?今天彻底的...

  • 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十讲

    首先回顾了关于时间的理念。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是岁月的变迁,但就有人会视而不见,无视生活的种种美好,形成心理问题。...

  • 社会心理服务师第九讲

    借鉴咨询师秉持的十个基本理念,先回顾宏观层面: 求助者都是活生生的人,人是至高无上的。人在服务于人,而不是人在服务...

  • 科学、人文、艺术,三位一体--讲好一堂心理课就像登上了一座高山

    社会心理服务师第五讲(2020.4.9.) 了解自我是最难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就是有“自知之明”。我们也可以这...

  • 张秀丽|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六讲:对社会心理咨询师定义的解读及建议

    社会心理服务师与心理咨询师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细微的区别。从内涵上来说,社会心理服务师内涵更浅,那么他的外延就...

  • 2020-04-07

    社会心理服务师师资班作业 张志颖 第三讲 如何讲好心理课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意识,就是觉察水平,用心理意识解...

  • 褪去所有的遮蔽我们是人

    社会心理服务师第七讲 我们从光腚的婴儿逐渐穿上衣裳,成长中我们又被贴了各种标签,长大我们又披上各种身份,母亲、父亲...

  • 社会心理服务师第九讲笔记

    前面从宏观上讲了三个理念,第一个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第二个信则灵。第三个对立统一。我们谈一个东西,从宏观到微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师第十二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bm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