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WOOP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W”即wish,愿望 →“O” 即outcome ,结果→ 第二个“O”即obstacle 障碍→ “P”即plan, 计划。
wish:寻找你内心的一个愿望,设定一个你最想完成的事情
outcome:如果达成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obstacle:思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最担心发生的障碍是什么
plan:在脑子里预演最好和最坏的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制定计划。
我的理解
WOOP提出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套路:“如果——那么”,制定多个方案。我之前学到的提前量就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案。提前量只是一种方案,WOOP则提出框架,体现多种场景和方案。但是大道至简嘛。
缘起
《WOOP思维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心理学家厄廷根。
作者研究发现,心理对比和执行意图是互补的。
心理对比在人大脑中,将未来与现实建立联结,让我们在认知层面做好心理准备,当障碍出现时,执行意图开始发挥作用,让我们明确地投入精力,以预先制定的计划去应对。
在执行意图的帮助下,心理对比表现出了更好的效果,作者将二者合而为一,即是WOOP模型产生的起源。
WOOP模型的核心是——障碍。“心理比对”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先来思考三个问题:
- 你的愿望是什么?
- 这个愿望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 最大的现实障碍是什么?
有了三个问题WOO,再制定方案时针对性更强、阻力更小、提前量更多,心态更积极。
执行
-
W 明确愿望:明确愿望,我们可以采用深呼吸,放松的方法,然后,想想,我的愿望是什么?
-
O 想象结果 :闭上眼睛,在脑海里绘制一副达成愿望后的美好景象,比如说满满的幸福感,收获金钱,收获成长等等。总而言之让人感觉快乐的、美好的
-
O 预测及找出障碍:如果出现A情况,刚可能会带来B障碍。场景带来障碍,要针对障碍制定计划方案。而不是仅针对场景。
-
P 设定计划:如果出现障碍X,我就要采取Y行动。也即要克服这些障碍的话,我能怎么做,我要怎么做?想出最有效的想法或行动。接着制定计划,如果障碍X出现(何时何地),我就采取行动Y。然后把计划重复一遍给自己听。
“如果……【情景、障碍、时间、地点】,
那么我就……【行动】”
与已有知识的联接
如果……,意味着出现了某种不确定的风险,用WOOP思维不断的提出问题,假设出现的风险情况,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的应对方案,是积极主动的面对不确定的一种做法。
如果能够用列举法,制定出障碍清单,进而思考和探索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那么这个思考仓库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得到的精品课,有许多题目都是如果那么型的,也就是说,我可以基于得到APP的精品课程,先搭建自己的如果那么清单,并拆解他们的方案框架,掌握他们的思维和分析方法。
然后模仿、借鉴,实践,总结,慢慢地,WOOP方法就会完善和掌握了。
结合100天行动,可以做出100天WOOP活动,每天针对一种情景,列出解决方案,最好的方案是成体系的,有逻辑关系的,而且是能落地的。
P不是简单的计划,而是方案体系
WOOP中的计划,应该是符合系统思维的方法体系,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应对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