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考上华东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第一学年主要是课程学习。刚上了一个多月的课,突然有一天班里一个同学通知我,说我体检发现是肝炎,需要隔离住院。当天我被转去上海虹桥医院隔离病房,在那里住了两个多月,出院后又在家休息了二个月才回校上课。
我回到学校,第一个学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由于缺课太多,我很难跟上班里的进度,当年的期末考试我就没有参加。当时我的情绪很低落,担心课程考试通不过,我的学业就半途而废了。第二年我开始做研究课题,我只能一边做课题,一边补第一年的课程。我第一年的基础课没有上多少,老师也不可能单独再为我开课,只能靠自学,这对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想无论如何也要搏一把,如果真的考不过我也认了,至少我努力过了。
这一年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又要做课题又要补第一年的课程。我一周回家一次,儿子那时才二岁,家里的事只能托付给父母和太太了。当时感到比较吃力的是线性代数和化工热力学,幸好考研前参加了一年的大学课程补习,名曰大学生回炉,这是为1969年和1970年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一次补习的机会,作为留校的工农兵学员,我也有幸去蹭了一年的课程。我大学一个班三十个同学,只有我一人考上研究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么一个机会。其次要感谢我中学时代打下的数理基础,虽然由于文革,我只读到高一,但我就读的那所中学是市里的重点中学,我的数学物理成绩在班里也算是名列前茅,初二时参加区里数学竞赛,我还得过奖。我觉得中学课程里给我帮助最大的是几何,它培养了我逻辑思维的能力,对我理解课程的内容以及后来做科研帮助很大,一个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是谈不上独立思考的。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我把大部分课程自学了一遍,习题也做过了,觉得可以去参加考试了。说实话也没什么诀窍,我也没多余时间去看参考书,无非是努力把教科书看懂,把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搞清楚。有的公式一开始看不懂,先跳过去,第二天回过头来再看,反复看几遍也就明白了。
我于是和各个课程老师去约考试的时间,这几门课程除英文是在老师家里考的,其余都是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考的,这也算是我一个独特的经历。下图就是我第一年基础课的成绩单。线性代数和化工热力学考得并不理想,这大概是我有生以来最难看的一份成绩单了,但我仍然为它感到骄傲,因为这是我在困境中靠自己拼搏挣来的。一年下来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更重要的是我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对我后来做课题和搞研究帮助很大。人生的道路从来不会是平坦的,有机遇要抓住,有挫折更要挺住,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轻言放弃,成功就在前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