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沉思的鱼明月共光辉经典散文
《<史记>研读》224:伯夷列传

《<史记>研读》224:伯夷列传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06:30 被阅读0次


                伯夷列传

学者们涉猎的书籍极为广博,但真正有据可考的还是《六经》。《诗经》和《尚书》虽然残缺不全,但其中对虞夏的文字记载还很清楚。帝尧要退位的时候,把帝位让给虞舜。帝舜年老的时候,四方诸侯和州牧推荐禹,他准备把帝位让给禹,对禹进行试用,让其主政几十年,政绩卓著,这才正式禅让帝位。这都表示政权是天下重器,帝位作为国家大统,传承政权是这样的慎之又慎啊。

也有人说,当年帝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感觉这是对他的侮辱,便躲藏隐居了起来。在夏朝时期,还有不接受商汤禅让帝位的卞随和务光,这又怎样颂扬他们呢?

太史公曰:我登上箕山,听人说山上大概有许由的坟冢。孔子所整理排列古代的仁圣贤人,像吴太伯、伯夷等人有详细记载。我听说过许由和务光道义很高,但其记载却很罕见,这又是为什么?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恨以稀。”“求仁得仁,又何为怨?”我对伯夷的遭遇深表同情,但阅读了他们没有面世的遗诗,感觉很是惊诧。他们的传记中说: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老大,叔齐老三,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等到父亲去世后,叔齐让位给哥哥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不能不遵守。”伯夷选择逃走,叔齐也不肯继位逃走,国中人就拥立老二继位。

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昌提倡赡养老人,就一起前往投奔。在他们到达时,西伯昌却去世了。周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把其牌位供奉在战车上,起兵东伐殷纣。

伯夷和叔齐抓住周武王战马的缰绳劝谏说:“你的父亲去世不先进行安,却妄动干戈,这能是孝吗?作为臣子起兵弑君,这能是仁吗?”周武王的左右侍卫想当场把他们两个杀掉,姜太公制止说:“这两人是义士。”军兵把他们两个架走。

周武王灭掉殷纣后,天下归于周朝,伯夷和叔齐以此为耻,坚决不吃周朝的一粒粮食,隐居到首阳山上,靠采集野菜维持生命。到快饿死的时候,作歌一首。辞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適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最后两人活活饿死在首阳山。仅从这首诗来看,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有人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像伯夷和叔齐那样的人,到底算善人还是恶人?多年积仁洁行却被活活饿死!孔子的七十名弟子中,孔子欣赏的颜渊最为好学。但颜渊总是穷困缠身,经常吃不饱肚子,最后早亡。如果上天真的对善人施以回报,这又怎么解释呢?盗跖每天斩杀无辜,吃人心肝,暴虐无比,他聚集匪徒数千人横行天下,最后却长寿而终。这又是遵循的什么天道呢?这可是重大而且明显的例证啊。

至于说到了近代,有些人操行不轨,专门触犯禁忌,却一生安逸享乐,他们通过不法手段积累的财富几世都花不完。有的人做事一直循规蹈矩,小心谨慎,只有弄清楚后才敢说话,确实遭遇不公正的事情才敢发怒,却屡次遭遇祸灾,这样的好人不可胜数。我有时也感觉很迷惑,这所谓的天道昭张,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呢?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是说人各有志。所以又说:“富贵如果值得追求,虽然只是名执鞭之士,我也会去躬身践行。如果不值得追求,我要顺从自己的喜好。”“天气到了严寒时节,才知道松柏在最后凋谢”。整个世界混浊不堪,清廉之士才得以显现。这难道不是因为有些人把富贵安乐看得很重,才显示出有人把富贵安乐看得很轻吗?

孔子说:“君子最可悲的就是去世后名实不称。”贾谊说:“贪财的为财死,重义轻生的为名献身,夸耀贪图权势的为争权夺徙利丧生,普通百姓则因贪生而害怕死亡。”《易经》中说:“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和叔齐虽然贤德,但只有受到了孔子称赞,名声才更加显赫。颜渊专心好学,那也是因为他追随孔子,其德行才更为显著。很多著名的隐士,其行为都属于这一类,但其姓名却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没有记载,真是悲哀啊!至于普通街巷中的人,就是有想砥砺自身成就大名的,如果没有德行超俗的人肯定赞扬,怎么能扬名于后世呢?

司马迁有诗赞曰:

天道平分,与善徒云。贤而饿死,盗且聚群。吉凶倚伏,报施纠纷。子罕言命,得自前闻。嗟彼素士,不附青云!

黄其军

        作于2020年6月14日(古历庚子年闰四月廿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三王世家(三)

三王世家(二)

三王世家(一)

五宗世家(三)

五宗世家(二)

相关文章

  • 《<史记>研读》224: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 学者们涉猎的书籍极为广博,但真正有据可考的还是《六经》。《诗经》和《尚书》虽然残缺不全,...

  • 相得益彰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相得:相互配合,映衬;益:更,更加;彰:明显,显著。 《伯夷列传》是《史记》七...

  • 伯夷叔齐:开小差的逃兵,被美化的爱国者

    《史记》中的《伯夷列传》主要记载的是伯夷、叔齐兄弟俩的事迹,伯夷、叔齐是商朝时期的人,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

  • 【读史记论】冉冉孤生竹——史记列传第一

    《伯夷列传》位于《史记》列传之首,体例尤显特别。太史公于长篇论赞中夹叙了伯夷、叔齐兄弟的简短事迹,说是传记,更似颂...

  • 首阳采薇

    《伯夷列传》是《史记》“列传”开宗第一篇,伯夷其人则是司马迁在先秦诸子书基础上,集中概括、加工而成的一...

  • 《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文章记叙了伯夷和叔齐让国不贪以及他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的...

  • 穿越先秦||商纣王暴政下的忠臣——伯夷和叔齐21/28

    司马迁的《史记》列传中第一篇就是《伯夷列传》,那么司马迁的用意是什么呢?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排...

  • 《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15章【拓展阅读】

    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选段)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

  • 李唐 | 国画作品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 西汉·司马迁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 《史记精读》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列传》 名列七十列传之首。 《太史公自序》:“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天下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研读》224:伯夷列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gv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