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慧·成长想法读书
《越过内心那座山》之评判型牢笼(10)

《越过内心那座山》之评判型牢笼(10)

作者: 橘子_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12-20 23:37 被阅读0次
我们的内心住着一名纳粹。
自由意味着做出选择,我们的内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内心的纳粹,也可以选择内心的甘地;可以选择天生就具备的爱,也可以选择后天习得的恨。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中喜欢对听到看到的一切做出自己带有情绪化的评判。正如感同身受不过是美好的愿望而已,从来都不会真的有。即使共情,也只是部分理解而已,算不上懂得。所以,我们想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反应,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和接纳他所有让我们不喜欢的一面,引导他平静地表达自我。当然,我们也可以放下所有的芥蒂,换位思考,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所在。

若干年前,我问过智者,为什么有些人面对摆在面前显而易见的真相,他们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信口开河,歪曲事实。

智者说:“因为他们要更好地生存,至少要过自己心理这一关。”

我说:“也就是有些事实,对方不是不知道,就是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真相。对不?”

讨伐别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似乎我们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毕竟当我们在批判别人的时候,我们是正义的化身,我们会因此而产生莫名的优越感或者心安理的感觉。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批判的并不是事实。更为可爱的是,我们可能会对批判这个行为上瘾。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被专业骗子骗了几十万,她感到非常气愤,每次想起来她就无法入睡。并且,她有特别强烈的愿望向别人倾诉她因为被骗受到很大的伤害。她不停地批判那个骗子,也很自责自己怎么傻傻就被骗了呢。

一位姐姐为了平息她内心的不安,给她分析骗子的日子并不好过。骗子每天要面对很多追债的人,背负多起官司,还有她得罪了亲朋好友,自然朋友少而又少。骗子几乎没有正常人安稳的生活,每天提心吊胆。还有,她也有想保护的人,却未必能够保护好。她是否想过回头,是否想过继续坑蒙拐骗下去恶果会越来越多,结局将会非常悲惨。属于她可以走的路,往往更为狭窄。我们从他们身上习得人不能做恶,否则被恶反噬。他们也可以是反面的镜子,敲响警钟。

走出批判型牢笼的关键

➭第一、你最讨厌的人是你最好的老师。

反面的镜子也是镜子,可以让我们多一种思考的角度,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人的多面性和可塑性。

➭第二、我们天生就具有爱的能力,只是后天习得了恨。

人有无限潜力,却被欲望迷失了方向。所以,我们于是沉浸恨,不如多一份爱。

➭第三、你想传递下去的遗产是什么?

既然来了,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子孙后代对我们有了正向的念想吧。

相关文章

  • 《越过内心那座山》秘密型牢笼

    首先被书中“双重生活就是二吊子”逗乐了,可见我曾经当了很多年二吊子。 其次诚实地面对,真实地活自己。如果有隐瞒,无...

  • 《越过内心那座山》自我忽视型牢笼

    一、恐惧:每个人都恐惧被遗弃只是我们的生命蓝图不同,感受程度不同而已。享受成就带来的快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二、天...

  • 听《越过内心那座山》总结

    听《越过内心那座山》总结! 1,最糟糕的牢笼,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2,学会习得性乐观! 3,改变自己对外部...

  • 《越过内心那座山》之受害者心态牢笼

    什么是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心智僵化的状态,它将你困在过去和痛苦中。一般受害者都会问:“为什么是我?”当人...

  • 越过内心那座山

  • 《越过内心那座山》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越过内心那座山》,这本书的作者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我为什么喜欢讲年纪大的人写的书...

  • 越过内心那座山

    «越过内心那座山» 这本书主要围绕着四个心理学原则。 1.习得性无助。 2.认知行为疗法, 3.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

  • 《越过内心那座山》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被自己或有心或无意隐匿起来的心结。本书作者——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心理学家伊迪丝·伊娃·埃...

  • 读书分享:《越过内心那座山》

    《越过内心那座山》 [美]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最糟糕的牢笼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 《越过内心那座山》解读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作者伊迪丝·埃格尔,是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过内心那座山》之评判型牢笼(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c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