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儿白了汪絮一眼,这话讲的又是自恋。只听江晓已经故事开讲:“北宋庆历年间,有个年轻和尚叫圆尘,奉了主持方丈的法旨,送经书到龙吟寺。
沿江乘船,同船中有位殷夫人,是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圆尘与其言语交谈,如沐春风,倍感亲近,遂动了凡心。是夜,殷夫人请圆尘到帷帐内谈经。风起浪击时候,圆尘紧握殷夫人芊芊素手表达爱慕之意。
殷夫人道:‘我与师长一见如故。怎奈我有丈夫在外地做官。此番乘船,皆因官人病重,前往相会。若有缘的话,或许再见。’
圆尘听殷夫人这么说,知道她操守如冰霜,不可再冒昧。
船抵达汉口时,殷夫人与婢女下了船,没有和圆尘告辞就走了。
圆尘禁不住内心的潮动,也下了船,沿江寻访她。可是殷夫人隐迹匿行,竟毫无踪影。
无奈之下,圆尘启程继续送经书。到了龙吟寺山脚下时,口渴的很,看到一间低矮的茅屋,有个老妇人正在纺纱。圆尘合十讨水喝,老妇人吆喝说:‘殷云,打一瓢水来,法师要喝。’只见一女子捧着葫瓢出来。
圆尘看下呆了,这女子相貌颇似之前的殷夫人,像露珠裹着的红玉,又似春风融化了的彩云,娇滴滴地掩面,即使是山谷里盛开的百花,也不能和她的美丽芳容相比。
圆尘上山送完经书,却不急着返回,就在龙吟寺住下。白天为老妇人担水砍柴,晚上参禅打坐。一晃过了一月余,圆尘仍然不舍离开,每天能多看一眼殷云便如看到殷夫人一般,更增加对殷夫人的思恋。
这日,圆尘照例为老妇人砍柴。远远看到一似烟霞之外的女子飘然而至,正是汉江船中邂逅的殷夫人。圆尘惊喜万分,忙上前施礼。殷夫人仿佛早已知道他在此处,说道:‘师长,别来无恙?’
圆尘说:‘有劳夫人挂念。不知夫人郎君身体安康?何故来此龙吟山?’
‘他已化作仙人而去。母亲与妹妹在此山中隐居,特来探望。’
圆尘问:‘那殷云姑娘是?’
‘是我小妹。’殷夫人答道。
圆尘按耐不住心中喜悦之情,对殷夫人又番表达了相思之苦。
殷夫人说:‘看来我与师长是红尘未了。但我需要为夫君守节三年,你能等吗?’
圆尘说:‘我能等。别说是三年,就是十年,我也会等。’他随着殷夫人到了老妇人住处,说明了前后原委,便就此还俗。他砍柴打泥,在茅屋不远处盖了一处草房。
忽忽三年即过,圆尘与殷夫人成亲。两人膝下无子,相伴到圆尘终老,只是殷夫人容貌从未改变。圆尘死前对殷夫人说:‘得娘子共享五十载,已是我前身修来之福。刚做了个怪梦,梦见我与娘子还有一世情缘。到时我与娘子再会面时,请娘子对我说三遍:郎君记得汉江口殷霞否?我便能记起前尘往事。恳请娘子再等我十八年。’
十八年后,一位名叫来清的书生在进京赶考的路上与殷夫人相遇。殷夫人见他相貌与圆尘无异,便对他说了三遍:‘郎君记得汉江口殷霞否?’书生呆立之下,想起了前身之事,遂与殷夫人再结秦晋之好。后来书生进士及第,晚年在‘龙吟草堂’中记载了此事。”
江晓讲完故事,柳芸儿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道:“这和尚是够痴情的。”她知道汪絮原想江晓讲个姑娘如何痴情,不曾想讲的是和尚。
许静云咧嘴笑着说:“老大,你真能扯的。这不成神话故事了。你都从哪儿看来的。”
江晓笑而不语。
“晓师兄,你说会不会还有一世呢。情缘不都是三生三世吗?”
听到练彩虹这般问,江晓倒是一怔,茫然道:“这我还真不知道。”
汪絮丢了句:“两个傻子!”他穿袜穿鞋,说:“走,吃饭去!”
众人步行到附近农家乐处。沿着下山的路旁形成数十家大大小小的饭馆,而川流不息的人群,让各家看起来生意兴隆。众人也不知道去哪家好,汪絮看到一家门头上书“红星照耀”,便径直往里走。
“你们先进去,我去看下毛主席纪念品,就过来。”江晓对众人说,他看到一路上卖毛主席纪念品的摊位众多。
汪絮皱了下眉。“我们先进去占座点菜,人这么多。”身后的柳芸儿说着推他往里走。
“老大,那你快点。”许静云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