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我叫郑义。
郑义就是我。
但我一直不能确定, 该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出现在这故事里。
我甚至不能确定, 该以何种文体作为故事的载体。
是以长篇通讯?还是报告文学?又或者通俗小说?
故事, 都是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真人真事, 却显得有些荒诞, 甚至荒唐、 荒谬, 因而让人觉得有些 陌生有些疏离, 反倒加强了戏剧性, 也增添了趣味性。
其实, 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只是我们每个人, 深陷于自己的个人生活中, 奔波忙碌, 无心顾及又无暇留意罢了。
又或许, 我的生活在你眼中象一场游戏, 你的生活在我心里是一出闹剧。
无奈。 郁闷。 纠结。
最终, 我还是谨慎的决定, 用第三人称来完成这部小说。
之所以用第三人称, 有两个原因。
一来, 是避免 “ 祥林嫂 ” 似的嫌疑。我不是在嗮遭遇,我只是在讲故事,把自己的故事当成别人的故事来讲, 讲起来更加客观, 看起来也不觉得矫情。
二来, 这本身就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 而是三个人的故事, 三个生活没有交集的人的身上, 发生的三个毫不相干的故事。
一个人的故事, 用第一人称。
三个人的故事, 当然用第三人称。
而之所以是小说, 也有两个原因。
一来, 虽然故事是真实的, 来源却是道听途说一面之辞(自己那个除外)而且有很多细节没有考证, 也没法去考证, 如此一来虚则实之, 实则虚之, 便 “ 假作真时真亦假, 真作假是假亦真 ” 了。
二来, 天底下所有讲故事的人, 都有一个通病, 为了生动, 为了吸引人, 往往会加以夸大, 进而施以夸张。 我也不能免俗, 而且乐于此道, 甚至乐此不疲。
也就是说, 用小说的体载来讲故事, 讲起来比较撇(洒)脱, 因为可以瞎编; 讲起来也就比较痛快, 因为可以神侃。
再用成都话说, 讲故事就是摆龙门阵, 摆龙门阵就是乌龟打屁 —— 冲壳子, 写小说就是拿起笔,在纸上冲壳子。
哪个不喜欢冲壳子?
这也是现在而今眼目下, 会有那么多人写小说的缘故(特别是网上)。如同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全国人民都写诗一样, 热闹是热闹, 就不晓得还有几个人静得下心来看? !
那么, 就这本小说而言, 究竟是三个怎么样的人, 在他们身上, 又发生了三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不用我多说, 聪明的你早已猜到, 其中一个就是我, 郑义。
关于我的故事, 我是如此这般定义的 ---- “ 一个不好不坏的人(我一直这么认定自己), 在一种不好不坏的生活中, 纠结着。 ”
换一种说法是: “ 万事不如意, 又勉强可以应付的一种生活 ”
我想, 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吧?
第二个主角, 叫胡为。
关于他的故事, 我是如彼那般定义的 ----“ 一个坏人, 一直郁闷于自己为什么总是不能过上好生活。 ”
换一种说法是: “ 想投机取巧的好逸恶劳份子, 游走于社会(法制)边缘, 却换来一种动荡且艰辛的生活。
最后一个主角, 叫熊伟。
关于他的故事, 我是不太准确定义的 ----“ 一个好人, 却总是过着很不好的生活, 而又无可奈何。 ”
换一种说法是: “ 生存艰难却因麻木而乐观, 命运坎坷却因贫弱而妥协, 既便是在迫不得已的抗争, 也显得那么空洞无力, 实在是一种非常无奈的生活。 ”
据我观察, 这是很多人, 特别是社会最底层的穷人的一种含辛茹苦却又苍白失色更加孤独无助甚至希望渺茫的生活。
需要补充说明两点。
一则, 后面的两个人物的两个故事,还分别展示了 “ 坏人不见得尝恶果 ” 和 “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 的残酷现实。
二则, 三个人物三个故事, 更相互为反证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阐述了 “ 人生就是活一个态度, 快乐与否, 跟贫富境遇, 并没有什么关系 ” 的道理。
当然, 如果相信三生相信轮回,那么 “ 现世报 ” 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因果循环, 善恶自鉴, 积业造孽, 积德造福, 才能体现 “ 人间正道是沧桑 ” 。
何况, 我们正值一个崇尚 “ 乐活 ” 的新时代。 快乐, 已经成为生活的终极理想。 就算是 “ 一只猫过着一头驴的生活 ” , 只要他愿意, 只要他开心, 就不需要旁人去费劲, 就不需要别人去担心。
但是, 反过来, 如果他不愿意, 如果他不开心, 我们这个社会, 是不是应该对这些 “ 苦活 ” 的人, 多一 点关注, 多一点关心, 多一点关爱呢?
这也是整个故事最终想要表达的。
而这整个的故事就算是: 一个记者先后采访了两个罪犯的故事。
故事先从这个记者讲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