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篇***友情之惑(之三)
事情源于周全一年前的一笔大业务。
这笔业务是一种新上市的新型饮料的广告代理,标底有几百上千万。
然而这么大的标底却不是刚性数字,而是弹性数字,和厂家的销售量捆绑在一起,销售额越高证明广告的效果越好,自然挣到的广告费越多,反之亦然。
对于这种全新的合作方式,需要有很大的魄力,因为要冒很大的风险,搞不好就血本无归,不仅连成本也收不回,还可能会赔偿对方巨额的经济损失。
然而在金融风暴、经济危机过后,全球不景气。国内也在恢复期的大时代大背景下 ,同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贴身肉搏的白热化地步,为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的要甘冒一些风险,更何况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巨大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要么是置人于死地的危险,要么是鸡犬升天的机遇。
所以,周全孤注一掷的“豪赌”上一把,成则富贵逼人,败则一切归零,但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头脑,正如他公司的名字一样,是具有坚而韧的“软实力”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
“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战术上我们要重视敌人。”
周全深谙此中的道理,一旦合同签下来,并开始分阶段步骤实施,他立即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势必亲临不放过没一个细节。 可恨的是,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第一个营销季度下来,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无论电视、电台各时段广告的滚动播出轮番轰炸 ,还是报刊杂志大版面广告的密集出现广泛“催眠”,以及路牌、车身、店面、招贴等大大小小的视觉广告的空间覆盖立体包围,其间的销售数据与“软实力”接手前,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提高百分之二十的指标,广告费基本是入不敷出,亏损严重。
这下子令周全有点慌了神了。
虽然他也明白,广告多少有一点“滞后效应” ,时间上要缓一点才能看到成绩,但也不会“滞后”得这么厉害啊?三个月都不见反响,也太“沉得住气”了啊?
他马上召开了大大小小的三次紧急会议:公司决策层的“反省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战略上找到问题的根结,结果始终没抓到重点和关键;公司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的“集思会”,也就是集思广益,让专业人士从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虽然得到了不少有用的建议和细节上的完善,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全体员工“群策会”,也就是群策群力,死马当成活马医,戏剧的是,大会出人意料的演变成了劳资双方的协调会,广大员工提出的加薪、休假等福利要求,被周总承诺的“只要这单业务成功,一切都没问题”激起了高涨的士气,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却与会议的初衷完全没有关系。
当一筹莫展的周全回到家里,因生意上巨大的压力而茶饭不思怨声叹气,已经是孩子他妈的汪灵灵,伺候完儿子吃饭睡觉后 ,上床来安慰失眠的老公。当然,安慰一个人,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好话套话关心体贴的话,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只有“斩草除根”解决了他的难题,才算是“治病救人”挽回了他的活力和生气。
汪灵灵便细细梳理老公痛苦与哀怨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周全耐着性子,第一次详详细细的把公司的事务讲给老婆听,才一激灵的想起,作为大学同学的汪灵灵,也算是半个专业人士,说不一定会有什么办法解开困局。
然而汪灵灵毕竟几年没接触广告行业,丢生了当初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发现英明伟岸的丈夫在决策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由于道办的工作环境成天跟婆婆大娘打交道,因此特别注重细微末节。
汪灵灵若有所思的问自己的男人,是不是遗漏了什么地方?又或许什么资源、什么人?
经妻子这么一提醒,周全倒想起白天开会时少了一个兼职的企划人员,就是没办法从原单位请假溜出来的郑义。一想到郑义 ,周全又是一激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不一定这大智若愚的家伙,能洞若观火,能洞烛其奸,能釜底抽薪,能挟大夏将倾于既倒,能救公司于危难。
一提到郑义,汪灵灵也觉得大有希望,并推而广之的提醒周全,不要忘了这些起于青平、甚至仍旧清贫的同学故友,特别是处于相关行业的一些人,说不一定关键时会帮上大忙。
听到这儿,周全第三次的一激灵,因为他想到了一个他绝不该想到的人,而这个人此时正拥有一种神奇而神秘的力量,可以从非常规的渠道与方式,帮助“软实力”成为真正无坚不摧的“软实力”。
“问题”好像解决了,虽然有很多具体细节不知道如何处理,但总算在一片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周全一下豁然开朗。
一扫阴霾后的周总,对贤妻充满了感激与柔情,他要用难得的激昂与雄风,向枕边人表达一时冷落的歉意和一时热烈的谢意 ,便在这一夜趸交亏欠多日的“公粮”。
这一夜自然活色生香。
这一夜比然淋漓酣畅。
下一夜便换了场景。
先是在皇城老妈火锅城南极品店中,两人对酌,老友叙旧。
后是在圣淘沙茶坊豪华商务包间中,以友为师,虚心求教。
对于周全近乎国宾似的招待规格,郑义受宠若惊之余,多少还有点感动与感慨。感动的是身家百万眼高于顶的周总,第一次这么抹下面子放下身段的不耻下问。
感慨的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而自己总算享受了一盘人才的礼遇 。
既然又是感慨又是感动,就没有必要在学诸葛亮坤什么“三顾茅庐”了。
郑义倾尽毕生所学,针对周全的公司及这笔业务,从宏观到微观,丛集王道将要,进行了全面细致疱了解牛似的剖析,并从中找到了三个大的问题。
从大处来说看“软实力”发展,准确的说是膨胀过快,缺乏一个积累和积淀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招牌”,每一个世界五百强都必须一个较为漫长的“扩张史”,而具体应对策略是,在今后的三五年时间保持现状,稳打稳靠稳步进取,待根深蒂固后,在更上层楼。
从近处来看,“软实力”缺乏企业文化,什么活儿都敢接,什么事儿都敢干,而不知“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没有形成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而相应解决的办法是,以企业带头人即老板的才情素质性格修养为出发点,提出企业文化的原则和基调,以各类培训与活动为抓手,逐渐锻造一个有“灵魂”的企业。
从细处来看,这次的代理合同几乎就是一个请君入瓮的商品“陷阱”,成则双赢,败则独伤,厂家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大的效益,甚至不花一分钱做战略广告,出了意外还有人买单,而“软实力”以“三板斧”似的招术,想以最快最猛的方式达成目标,恰恰会适得其反,甚至南辕北撤,得不偿失 ,有失无得。
原本最好的战略是,不签这样冒险的合同 ,不接这样烫手的业务,然而合同已签了 ,也为也开了头,只好硬着头皮做好做完 。
原本最好的战术是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分梯次分波段,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发起冲击和进攻 ,集小胜为大胜,即萤火为光辉,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和伟大的成功。
但是一个错误的开头,已经造成骑虎难下的被动局面,不仅时间上不够重新启动其它战术,而且形势上也不允许更换其它柔性的方法,非常之时,唯有动用非常之法 。郑义怀着忐忑与试探的心情,向对方推荐了一个人,建议了一个方法,却不知正中对方的下怀,早在人家的预设当中。
推荐的这个人,就是“九帅”丁小毛。
建议的方法,就是“水军一出江湖惊”。
所谓“奸商” ,就如同此时此刻的周全,明明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火烧眉毛之时,明明对别人提出的方案是求之不得、唯恐不成,却依然能保持一份矜持一份腼腆,欲迎还拒欲索还羞的把“球”踢给对方,并静观其变。
可惜了郑义还真的“大智若愚”,把心思放在了着眼大事大势的智慧上,反而没有了小算盘和小聪明。
一见周全听到了丁小毛的名字露出难堪之色,还不等对方发言表态,郑义自己就拍起胸膛向人家保证,只要自己出面,丁小毛定会出山帮忙,而且又不是让他帮干忙 ,只要价格合理,谁会跟钱过不去,何况那个“财迷”?!
周全这下心里更有底了,便开始与郑义商量,如何跟丁小毛合作的细节。
其实,在商场打拼多年的周全,和郑义相比,那城府是大海之于小溪,深了去了,那心细是纳米之余牛毛,细到微了,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上。
这回“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盲,完全是吃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亏,稍微经“旁观者”一提醒一点拨,马上就能“见子打子”,走活一整盘棋,盘活一整个局。
他才不会受郑义的摆布,受丁小毛的胁持 ,完全听别人的安排。
对他有利的,他按部就班,照单全收;对他稍有不利的,他迂回避让,转嫁于人。
比如说与丁小毛的见面,周全就完全采纳了郑义的方案,十分顺利的完成。
那就是,以汪灵灵的名义,发起一次小范围的同学聚会,女生邀请了包括北雁在内的三个“闺蜜”,男生只请了郑义和丁小毛 。
开席之初,周全并未现身,等到酒过三巡菜下五味之后,公务缠身忙于生意的周总 ,才作为发起人的老公、来买单的东道主,十分抱歉的姗姗来迟。
餐后,自然还要娱乐娱乐的,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一桌麻将,遂开了个大包房 ,女人们“修长城”,男人们“斗地主”。
来之前,郑义就给了丁小毛吹了风,说是周全进来接了个千万的广告代理,其中的网络推广部分也上百万,“软实力”正在广泛接触和考察各个网站,何不借这次同学聚会的机会,一探虚实,最好一举拿下。
牌桌子上,由郑义引出话题,再让丁小毛主动的提出合作意愿,周全来拍板定局。
出乎郑义预料的是,周全居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标底为二百万的合同范本,其内容和厂家对“软实力”的要求大同小异,既有明星实效拿钱,无明显实效白干,产生副作用还要赔款的“霸王条款”。
因为目的是撮合两个“仇人”冰释前嫌通力合作,所以郑义不便在这个档口把有些内情说破,但在心底里认为周全太不厚道。 也许是因为丁小毛太爱钱,也许是因为我们“九帅”有实力很自信,当场就决定,明天带上助手和公章,到“软实力”与周总签合同。
一件双赢的好事,就这么被好心的郑义促成,他却从中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因为这件事从双方签订合同、产生利益关系之时起,就再也与郑义没有了瓜葛与干系;因为双方一旦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就再也不需要郑义了。
接下来的事情,象所有人希望的那样,向着最好的地方发展而去。首先是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在国内某著名网站的人气社区 ,突然出现了一篇,以名为“玩不死你算你狠”的“马甲”,发出的题为《越惜售,越抢购,叫你脱销没商量》的帖子,内容大致为——
“生产XXX新型饮料的XX实力公司,居然敢恬不知耻的号称‘国内饮料业的三甲、世界饮料业的十强’。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在国内只有唯一一个生产基地,区区五条灌装流水线,仅仅一百五十万瓶的日产量,摊到全国进三十个省市自治区,数以百计的城市,数以万计的卖场,每个卖场日均铺货不足百瓶。人工认为,虽然其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但是其夸大其辞的虚假宣传 ,完全是忽悠消费者,尤其是污辱广大啊网民的智商,必须施以惩戒,以禁效尤。人工建议各位大虾,到超市去抢购这种饮料,致使其脱销、失踪、下柜、撤柜,最终遗笑今世得不偿失!”
仅仅一天晚上,跟帖、回帖的人,就把这一议题,“盖”成了几百层高的“摩天大楼”。 不到二十四小时,全国各大网站的热门论坛纷纷转载了这个帖子,一时间网民们蜂从响应,关注度极高,光点击率就上了十万次。
之后就更不得了,除了网上炒得如火如荼 ,在现实社会真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无聊、好奇、好玩、时髦,都参与了超市的抢购风潮。
让人们觉得奇怪而又略显神奇的是,除了新饮料带来了新的口味和感受,而且获赠了不少促销的礼品或奖励外,抢购非但没有造成脱销,反而是越抢货越多,渐成泛滥之势。
正在人们迷惑之际,“玩不死你算你狠”又再次发帖,称“厂家拿出战略储备的压仓货,再作最后的挣扎,只要大虾们再坚持一下,无良企业就将彻底崩塌!”这一下,又激起了人们的逆反心理与激昂斗志,第二轮抢购风潮又起,并引起了各大传统媒体的关注,纷纷推出专版报道。
就在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一家名为“软实力”的营销代理公司,在网络以及电视、电台、报纸等几乎所有媒体上,发表申明辟谣,称“网友爆料的是企业一年前的状况,而在这一年中,企业得到了世界知名风险投资基金的巨额注资,已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八个生产基地,引进了近四十条最先进的灌装流水线,完全能够满足十三亿人口的需求。同时感谢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向公众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会将所得利润回馈社会,现将捐赠五十套打井采水设备,给正在遭受干旱的灾区群众。”
这件事并没有这样就完了。
紧随其后,网上出现了“玩不死你算你狠”的“同胞”“兄弟”“玩不死你算我笨”揭露这家饮料企业“诈捐”的帖子,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每瓶都少装了10%的份量,把广大消费者都当成了善良的‘喜羊羊’,出钱帮他们博名气。建议各位大虾,去购买最近上架的,与原来的进行称重比较,以铁的事实戳穿伪善的谎言!”
一石又激起千层浪,引无数媒体尽跟风,招无数网民口水溅。
“软实力”马上又出来辟谣,一方面出示了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相关检验报告,一方面叫嚣着将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企业声誉 ,不排除起诉诽谤者追究其到责的可能。
这样一下子又把公众的视线,引向了另一个焦点——一个暴露在阳光下处于明处的实体企业,如何对付和反击,一个潜行于网络中躲在暗处的虚拟人物。
人们纷纷猜测,或许网上这个造谣生事的家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身后很可能是饮料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所采取的下三滥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殊不知,这是人家自己“左手画方,右手画圆”的双手互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逆向运作。
整个事件,就这么陆陆续续风风火火的闹了大半年,伴随极高的关注度而来的是极高的人气,紧跟极高的人气而来的是天文数字的销售额,天文数字销售额后面自然是巨大的利润。
而事件还没有完全平息之时,无论是“软实力”,还是“太极推手”,其相关业务合同都已到期,都在自己企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经典商业案例,更令其操作者在年老后有了向自己子孙吹嘘的“丰功伟绩”。
就在周全赚得打大盆溢,丁小毛赚得小钵满之际,作为他们共同的最好的朋友、这单业务的“首功之臣”的郑义,却没有沾到一点“喜气”。
照理说,是郑义解救周全于水深火热之中 ,使其一举扭转乾坤反败为胜,作为感谢 ,在得胜归来犒赏三军之时,自己“大鱼大肉”,不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至少也该给别人喝口“汤”。
按行规,无论是谁为网站拉来一单生意或介绍一笔业务,都应该支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茶水费”,就算是丁小毛自己接的买卖,也会让会计把“茶水费”支付给自己。
然而一落到郑义身上,就让周全变得“忘恩”,丁小毛变得“负义”,两个人象是商量好似的,步调完全统一,口径完全一致,那就是一切就象没有发生过一样,谁都不会再提起。
谁叫郑义自认为是其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兄弟呢?
江湖上新近流行一句话:
“朋友是拿来利用或者出卖的;兄弟是拿来垫背或者牺牲的!”
谁叫郑义信奉“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小人爱财,拉着便要”的迂腐旧理的呢?
这年头,借你的钱都没人还,恶性欠薪都需要上刑法了,你还指望自己不开腔,人家就把你该得的那份儿,乖乖奉上?!郑义虽然也爱钱,但还没爱到为钱丧失原则的份上。
他骨子里仍然是清高的,依然固执而天真的认为,感情比钱更重要。
他不愿意,为几千、几万哪怕几十上百万,而跟亲朋好友翻脸成仇。
世界上的钱很多,而且挣不完;世界上的朋友不多,而且越来越少,他一直都这么想。
而让他想不通的是,当两个“仇人”因为钱变成“朋友”之后,其亲密度犹胜“断臂山”,反倒把他一个人晾在一边。
如果有一天,在没有携手赚钱、共同致富的可能性后,两个“朋友”会不会又再度恢复成“仇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