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有感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有感

作者: 紫气东升 | 来源:发表于2024-01-08 11:19 被阅读0次

乐平九小    李良红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听了我们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语文学科带头人姜雪平老师的一堂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

听后,真是受益匪浅。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想“崇拜”两个字也难以表达。她的整堂课干净利落,环环相扣,班级回答问题也非常的活跃,机智过人。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这是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中的一句话。本单元的主旨就是要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姜老师紧扣课文大纲,从单元导读入手,然后又回到单元导读中,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在引导孩子们读这篇小古文的时候,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读,给理解文章意思做足了准备。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在解读这篇文言文的小古文的时候用提问的方式、层层深入,分门别类总结出了借助注释、借助插图和联系上下文三种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并贯穿始终。


在教这个“戎”的时候,给出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视频,能够通过字形字义去了解“戎”这个字的多重含义;在教“之”字的时候,通过归纳分析法集中教孩子们,在不同的场合“之”所特指意思不同,这里巩固复习了借助注释、借助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理解。

在孩子们理解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前因后果后,老师再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你觉得王戎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的理由是什么?

他们班上有七八个孩子,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有的说:“王戎从容冷静,通过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通过旁边孩子的行为与王戎的行为做对比,就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还有的孩子说:“王戎从小就聪慧。”他给出的答案是,王戎七岁就能判断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还有的孩子说:“王戎善于观察。”理由是看道边多子折枝,得出此必苦李。有的孩子说:“王戎是个自信的人。”通过此必苦李这个“必”字——一定,推断出王戎的自信;还有的孩子说:“王戎不是人云亦云的人。”他的理由是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说明王戎有自己的判断。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知道了人云亦云的意思是别人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

一般的课到了这里应该是接近尾声了,然后在姜老师这堂课中,却还只是进入到了中间环节。在学生了解了王戎是个什样的人之后,姜老师话锋一转地问:“那么你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有的同学就说,做事要善于思考,要善于观察,不要人云亦云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这时候,老师自然接过话说:这篇小古文,用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一个如此沉着、冷静、聪慧、善于思考的王戎写了出来,那么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吗?说故事我们可不能随便乱说,但是我们却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想象,那你觉得哪里可以想象?这个问题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立马就炸开了锅,孩子们各抒己见,形成了一浪更比一浪高的班级思维浪潮。有的孩子说:“可以在“尝与诸小儿游”上发挥想象。”有的说:“看道边李树多子折之,可以形容一下道旁李树上果实累累的场面。”还有的说:“可以通过诸儿竞走取之,想象一下其他孩子如何一起跑过去取李子的场面。”有的说:“还可以从唯戎不动,想象一下王戎当时的心理描写。”还有的回答说:“从人问之,想象一下这个人他是用怎样的神情提出疑问的。”原本简单无趣的理解诗意的环节在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变得美妙。也让我知道了原来讲故事并不需要原原本本的翻译,而是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赋予这个故事更多的灵魂。紧接着,姜老师放出了四幅插图,让孩子们思考两分钟。大家跃跃欲试,姜老师指名了一位女生讲这个故事。那个孩子讲得真的是绘声绘色、妙句连珠、想象奇特。我被孩子的丰富语言和大胆的想象力深深折服。


我原本以为课上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吧?因为台下掌声不断。紧着姜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认为她说的好,你知道她说的好在哪里吗?我以为这下得难倒不少孩子。因为这个问题我一时半会也难回答。却不知又是一波孩子争先巩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她加上了动作;有的说,她运用了比喻,把树上的李子比喻成了小灯笼等等,所以可见孩子们听得时候又是多么的认真呀!

这个时候姜老师总结后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一篇与王戎有关的小古文《王戎观虎》,并让学生用上这节课学习的小古文阅读方法学习。学生们带着问题:说一说为什么王戎会了无恐色?默读小古文。一两分钟后,老师随意地又叫了两个同学站起来,在没有任何节奏,没有任何提醒的情况下,孩子们读通并读出节奏。老师问同学们,通过这篇短文,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孩子们结合注释就把这个故事给讲出来了。老师继续问,通过这个故事你又认识了怎样的王戎?孩子们有了前面对王戎的了解,这里的回答就更轻松简单。这个时候,老师引导同学们抓住了对比的描写方法,通过“观者无不颠仆”和王戎的“了无恐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王戎自小就善于观察,机智过人,所以后来长大了他才成为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在这里,老师把之前学过的《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这些小古文汇集起来,告诉孩子们这些有趣的故事其实都是出自于同一本书——《世说新语》!鼓励孩子们课后的时候多读读这本书,所以我觉得这真得是点睛之笔!

通过一篇小古文的学习,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关键通过小古文的学习,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运用阅读方法学会其他的古文,水到渠成,拓展出了整本书阅读。这或许就是循循善诱、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魅力!

相关文章

  •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反思

    今天有幸听了郑老师关于《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授课,让我受益匪,下面也谈谈我的几个看法。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

  •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心得

    今天上午,我们姬磨小学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会议室,一起聆听四一班罗芳芳老师的微型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罗老师虽然非常年...

  •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反思

    本周三,我有幸聆听了我们姬磨小学罗芳芳老师的一节微型课,她执教的是四年级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

  • 听《王戎不取道旁李》有感

    小学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之难题。今天听了李荣耀老师的《王荣不取道旁李》一课,感触颇深。 一、用组词解词法理...

  • 王戎不取旁道旁李,续写

    王蓉非常聪明,经常和他的朋友一起玩,他七岁的时候,在一次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大叫了一声说:“...

  •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出去玩耍, 有一天他们在路边玩耍时看见前面有一棵李子树 ,有一位小朋友说:“我们...

  • 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跟许多的小朋友一起游玩。有一次他们正在玩捉迷藏,突然有一...

  •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游玩,一天,王戎和他的朋友玩耍的时候,看到路边的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都...

  • 《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 ,结了很多李子 ,枝条都被压弯了 ...

  •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许多小朋友游玩。 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有特别多的李子,都压弯了树枝。其他小朋友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wn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