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讲“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这个话题,习惯五“知彼解己”和“移情沟通”的原则。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希望别人先来了解自己,而不愿意先倾听别人。
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说一堆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知彼解己”的意思是说,你要先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你。这才是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我们常常喜欢匆匆忙忙地下结论、给评论,以为这样能快速解决问题,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前因后果。
实际上,这样的效率是最低的。因为在不了解情况时,你给出的方法和选择的手段,只会让你偏离问题的本质更远。
人际关系最有效的关键在于“知彼解己”——先了解别人,再争取让对方了解你。
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别人呢?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叫做“移情聆听”。
你可能会说,听别人说话还不简单吗?
但其实,真正的聆听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是压根不听别人讲话,也就是别人讲话时你充耳不闻。
第二层是装模作样地听,别人讲话时你只是敷衍地回应:“嗯,是的,没错。”
第三层是选择性地听,只听一部分,只听你自己想听的。
第四层是聚精会神地听,努力听清每一个字。
真正的聆听,不仅仅是听到声音,而是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意图。
然而,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第五个层次——移情聆听。
那么,究竟什么是移情聆听呢?
它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理解其思维方式和感受。
移情聆听的本质并非让你赞同对方或提出建议,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也就是说,你需要代入对方的角色,用同样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并感受到对方的感受。
当然,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也存在风险,尤其是当对方的感受是痛苦和绝望时。这就需要你本身具备足够的安全感和能力,这也回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习惯——你需要先有稳定的内核。
移情不是同情,也不是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深入地理解对方。
在沟通中,10%是通过语言,3%是通过语调和声音,其余的60%则依赖于肢体语言。
因此,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移情聆听是一种情感投资,因为只有在情感账户上不断积累,余额才会不断增加。移情聆听相当于给对方的心灵注入空气,让对方感受到被看到、被理解,而不是孤独一人。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在听别人讲话时,可以有哪些回应方式。
这里有三种常见的回应方式:
第一,价值判断:对别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第二,追根究底,就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探询别人的隐私。
第三,好为人师,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提供一些忠告或建议,这是自以为是的行为,用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来衡量别人的行为或动机。
这三种回应方式,都只会让对方无法与你继续谈下去。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有效的沟通。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复述语句,即重复对方的话,让对方觉得你在认真听他讲。比如,当孩子说上学很无聊时,你可以回复:“你已经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个阶段是加入解释,即完全用自己的语句来表达,用你自己的思维逻辑去理解。
第三个阶段是参入个人的感受,也就是体会对方的心情。比如,你可以说:“你觉得很难过,很伤心。”
第四个阶段是既解释又带感情。
当你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够了解到对方,还能够帮助对方认清自己的感受。
总结一下:
1. 重复:你要让对方知道你有在认真听他讲。
2. 解释:按照你的理解去解释他说的话,确保你和他的想法、思维方式是一致的。
3. 理解感受:尝试着理解和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很多观点和想法在诉说者那里会很混乱,你引导他表达出来。
第四点,解释加上理解感受。当对方处于情绪波动时,想法往往比较混乱。这时,你可以通过观察和理解,引导对方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对方一定会觉得遇到了知心人。
当别人心情低落时,如果你能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你会惊讶于对方对你毫无保留的程度。当然,你也必须真心实意地为对方着想,不能把对方的信任当作理所当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