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即使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也无法曲尽其妙、去伪存真。且让我们在雪泥鸿爪中扒开迷雾,探秘中华文明之光。
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农民的生存方式,自古就有“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的土地崇拜观念。农民靠着几亩地养家糊口,繁衍生存,自然把土地奉若神明,侍奉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盼着好收成。就是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不断深人的今天,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对土地的渴望和热爱也是有增无减的。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资料。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土地发生关系。按照五行说,土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居金木水火之中,产生万物,调和万物。土地能载育飞禽走兽,百谷庶类。古人视土地为生命的本原之一,不仅因为土地生长动植品汇,是人类生活资料之源,而且土地也形成了人类本身。女娲抟黄土造人,造出了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
很多事物在古代社会中都蕴藏着神秘与崇拜的象征,而农民对土地的崇拜更多的是顺应习俗和传统。传说,土地神是掌握土地和庄稼的神灵。它能够保佑禾苗壮大,能够防御风雹虫害,只要虔诚地供奉之,便会获得丰收。春日田事方兴,向土地神祈祷丰收,秋收后,向土地神表达谢意,这就是“春祈秋报”“乡野春则祀谷,数百人鼓乐,旗帜前导,后有擎神者,以木雕刻如楼殿状,而面以金制,极工巧,一村中,多者数擎。秋则极赛张制,盛列珍馔。近年,城乡用面作麒麟、狮、象等形,涂以丹碧,加以金饰,彼此争胜,用以供神。”(光绪泌源县志)
土地崇拜在民族文化中亦称社稷崇拜,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产生于远古,延续至近代的社稷享祀仪式,即对土地神——“社”和谷物神——“稷”的祭典。这种产生于农业经济背景,体现着民族生存本能的心理情结与社会的理性思考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圭臬的农本思想。从原始崇拜,到农耕文明,土地图腾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历代君主口中的“江山社稷”即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土地崇拜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为农本文化价值观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提供了强大的心理动力;而重义轻利和尚本抑末的观念又为土地崇拜这一古老的心理原型注入了具体的现实内容。
土地崇拜在农业生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农业的生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安定民心的重要保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传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一直占有绝对的多数,有关农业和土地方面的崇拜与信仰几乎可以代表全部的崇拜与信仰。土地崇拜是农业生产时对大自然依赖的结果,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农民们以为种子种在地里不仅是因其适应了自然而发育生长起来,也是上苍土地由于人们的虔诚与奉祭而赐福于人间的。
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荡涤飘零的是过眼的繁华,永恒的是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不仅仅是田地间劳作着的农人们的根,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生命的根。在中华农耕文化的大背景下,所有关于土地的引申也是一个个神圣的音符,这个神圣而不容侵犯的音符,组成的是一曲祈求平安期望富足的天籁之音,是一篇跨越时空绝仰千古的壮美史诗,是一首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国民间的土地颂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