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机器,机器还需保养,何况血肉之躯?有些“成功人士”和“过来人”,善于从伪道德制高点把“996”和奋斗联系起来,捆绑起来,甚至唯一地等同起来。在他们的“鸡汤”中,“996”违法违情都不是事,只要一个“奋斗”就可以解释得通。
可悲的是,除了互联网企业大佬的推销推崇,部分体制内单位也盲目跟风,且不说社会职能不同、工作机制不同、岗位动力不同等因素,即便从最终成效看,也只是领导者的一厢情愿罢了,效率并没有因工作时间的拉长而提升,反而激发了被管理者消极、逆反、甚至对立的负面情绪。因突发任务需要、工作特殊性质、个体能力差异造成的加班无可厚非,但“5+2”,“白+黑”,“没有灯火通明哪来前途光明”等偷换“奋斗”概念的精神鸦片却不值得提倡。
奋斗,必须是自愿的!支持它的主观因素是个体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奋斗,必须是能看到希望的!支持它的客观因素是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实现价值的畅通渠道、保障利益的制度体系、友善温暖的人文环境。
“996”不是奋斗!它只是披着“奋斗”外衣,为社会食物链顶端人群攫取利益的堂皇借口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