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过期废柴·美文集散文读书
理性看待《道德经》,客观评价其局限

理性看待《道德经》,客观评价其局限

作者: 若愚谈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5:19 被阅读17次

提起老子及其《道德经》,人们往往推崇备至,赞赏有加。在中国文化中,老子是个奇人,《道德经》是一部奇书。老子及其《道德经》,对中国汉民族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老子的观点深刻而有启发性,如尊重自然,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圣人无为,小国寡民等。在肯定《道德经》贡献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道德经》毕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我们评价老子及其《道德经》,既要结合历史条件,又要采取一种发展视角;唯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对老子及其《道德经》进行客观评价。

小编认为,《道德经》提出的许多思想,已不符合现代社会时代精神,应理性看待,不宜给予过高评价。

一,《道德经》思想妨碍科学意识的培育,阻碍科学技术发展。

纵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第一生产力,各国都在争抢科技制高点,抢占科技发展先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手里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并能够掌握制约其他国家发展条件。

比如中美俄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谁的科技实力更加强大,谁就能够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主导和优势地位。否则,一旦科技落后,国家经济发展,就会受制于人,处处掣肘,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比如,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兴、华为事件,已充分说明国家科技领先的重要性。一个民族企业如果缺乏核心技术,过分依赖他人,将是一件非常危险和可怕的事。一旦企业关键技术被别人卡住脖子,企业将何以图存?

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技术发源地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为何现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亚洲或其他地区?其中最关键原因是,近代欧洲文化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及其理性主义的崛起;基督教一神信仰及其客体化原则;培根提出经验主义认识论,以及现代实验方法的产生等等。

反观老子及其《道德经》思想,和西方近代科学主义文化差别巨大,《道德经》中的许多思想,具有明显的反科学主义倾向。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之治,应绝巧弃利,绝圣弃智,使百姓无知无欲。

老子认为,人应当放弃主观努力,归顺自然,这是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由于老子过于强调顺从自然,否定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贬低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导致中国文化缺少研究自然的科学兴趣和意识,更不要说催生现代科学技术了。

本来中国儒家文化,就轻视研究自然,把技术理性贬低为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老子及其《道德经》,更是推波助澜,把天人合一、顺从自然,视为人生和社会发展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两种最主要元素叠加起来,一并构成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阻碍。

儒家和道家文化尽管存在许多重大分歧,但在反对科学理性认识问题上,却立场一致,观点统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特色和局限。但遗憾的是,这种轻视自然科学的文化精神,使得中国古人的科学趣味和意识,没有培育和发展起来,从而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科技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

西方现代自然科学,从15 、16世纪后迅速崛起,飞速发展,远远把亚洲诸国抛在后面。中国在晚清落后挨打,除了社会政治方面原因外,科学技术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没有坚船利炮,如何和侵略者抗争,一旦失败,就要听命于他人,备受欺凌。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二,《道德经》的处世哲学,过于强调阴柔、软弱、不争,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不符合时代精神,应当理性对待。

本着顺从自然的立场,老子提出独特的修身之道和处世哲学,如清静无为,不与人争,甘为人后,以柔克刚等价值观。

现在看来,《道德经》的这些修身处世之道,和现代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工作、学习环境,相去甚远,已没有太多实践指导意义。

比如现代社会已进入消费社会,人们普遍看重物质生活的富裕,物质生活消费,已成为衡量人们幸福指数的最重要指标。

你看现代公共舆论,都在普遍宣扬物质消费的重要性。有人说,这一辈子无论如何也要做一个有钱人;如果这一辈子没能实现,下辈子也要努力实现。这就是一种现代性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不断追求物质需求的刺激和满足。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难以逆转。

现代人这种生活心态和老子哲学差异巨大,难以弥合。因老子始终强调顺从自然,过一种清心寡欲,简单质朴的生活,反对过度刺激人的消费欲望。

再者,老子提出不与人争,甘为人后的处世哲学,表面上看似高明,其实已不太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当今中国社会,无论工厂企事业单位,几乎所有职业或工作岗位,都是竞聘制为先,机会均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而且,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和机会有限,人们只有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力主柔弱,甘于人后,缺乏主动性和竞争精神,恐怕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关于现代社会的竞争态势,相信大家都有切身体会,比如,孩子升学,大学生求职,工作晋升等等。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去努力争取,别人很快就会填上,到时岂不后悔?

有人说,在当下社会,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赶在别人前面,只有抢占先机,才能成为人生赢家。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

如此对比老子提出的处世哲学,不难看出,无论《道德经》在中国古代,有什么现实根据和社会意义,但在现代消费社会,老子提出的许多思想,已不符合现实生活需要,应客观看待。

三、在社会治理层面,《道德经》中的一些看法,具有反文明,反进步的特点,应当辨证看待。

老子推崇的圣人之治,是无为而治。老子希望君主,能够率先垂范,摒弃私欲,以百姓之心为心;同时又把百姓当成天真纯朴的孩子,让百姓过一种纯朴简单的生活。这种社会理想,既排斥物质文明,又否定精神文明,是一种过于愚昧落后的生活状态。

一,摒弃物质文明。

老子设想的社会,远离知识和技术文明,甚至没有语言文字,这个社会几乎排斥所有的物质文明,比如车船、兵器、计量工具以及其他技术发明。当然,这个社会,没有剥削,没有争斗,社会关系和谐,人人安居乐业,自由自在。老子说,这叫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虚其心,实其腹,强其筋骨。老子设想的这个社会显得非常封闭、保守、落后,几乎等同于人类原始社会。

二,否定精神文明。

所谓精神文明是指人类思想意识,所创造出来的文明和文化成果,如科学,道德,宗教,艺术等等。精神需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成就的重要方面。但老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人的精神需求和人类精神文明,持反对和否定态度。

老子认为,圣人之治应当让百姓心智处于蒙昧无知状态,不能让百姓拥有知识和智慧,如礼乐仁义,法令规章,文学艺术等,否则社会就会失序和混乱。总之,老子设想的理想国蕴含一种“愚民”思想,几乎否定人的所有精神需求以及精神文明成就。这种社会政治理想,显得既简单粗糙,又违背人性正常本性,是不现实的。

老子甚至对鬼神信仰,也不感兴趣。在老子看来,只要百姓的心智未开,连鬼神也无法干预百姓生活。

大家看,一旦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排除在外,人类社会还剩下什么呢?老子设想的理想国,其文明程度,甚至不如目前仅存的一些原始民族部落,如北非地区和太平洋岛屿的一些原始民族部落。

虽然这些仅存的原始民族部落,物质生活水平非常低下,但他们都有独特的民族宗教信仰,他们都非常崇尚精神生活,如图腾崇拜、音乐舞蹈、宗教祭祀等。如此看来,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未免显得过于寒酸和不切实际了。

总之,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的功过是非,我们应综合考量,辨证看待,以便取其精华,为今所用,为实现我们的美好生活目标而努力。

相关文章

  • 理性看待《道德经》,客观评价其局限

    提起老子及其《道德经》,人们往往推崇备至,赞赏有加。在中国文化中,老子是个奇人,《道德经》是一部奇书。老子及其《道...

  • 理性看待客观评价

    今日,听到了些许不令人赞同的话语。可能本是因为,故乡情节,我实在无法认同。 今日身边的人,去贵州钓鱼。回来后吃饭时...

  • 0602 晨读感悟

    《清醒思考的艺术》分享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客观评价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和理性认识世界。 一、『客观评价自我』 对...

  • 哭泣

    我一直觉得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就看如何把控情绪的起落。 也许理性的人看待问题更客观,感性的人则相对较局限。有时候...

  • 客观看待 理性追求

    其实拥有经济基础还是会活得轻松很多,以前觉得为什么总吵架,也不至于揭不开锅,其实都是自我蒙蔽,还是因为经济基础,只...

  • 客观看待医疗的局限

    今日(7月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建利故意杀人一案依法作出对陈建利处以死刑的二审判决,回顾2016年陈建利在...

  • 与自己相爱(三十二)

    与自己相爱~ 不用情绪评判自己和别人~ 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事物~ 客观看待事情~ 让事情自己呈现结果~ 语言慢一...

  • 客观理性看待师兄师姐们的“意见”

    客观理性看待师兄师姐们的“意见” 客观看待来自各方的意见是申请者包括DIY学生留学申请路上必不可少具备的技能,这是...

  • 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事情

    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的信札》里曾写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我自己所接受的思想经过了『污染』,所以当你决定...

  • 若不爱,就客观公正

    如果不能真正爱,那么,就尽可能地保持理性,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对方,远好过虚伪的爱或冷嘲热讽。当然还有尽可能换位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看待《道德经》,客观评价其局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c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