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贯通想法读书
空洞的心—论语贯通11

空洞的心—论语贯通11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12:51 被阅读85次

七情六欲究竟指什么? 七情就是人的七种感情、七种情绪。  在《黄帝内经》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七情的学问非常大,与人的五脏相通,与五气相通。《黄帝内经》将我们通常说的七情六欲做了一个分类。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归结为五类。那就是怒、喜、思、忧、恐,这叫五志。这个五志分别对应的是五行,也就分别影响到人的五脏,那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志怒喜思忧恐。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就是说,人要修养自己,不要被金木水火土这五气牵引,你受五气牵引,被五脏之气控制,你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人了。你修养自己,让五气归于道,你就不受这五行人格控制。

七情修好了,调节妥当了,最高境界是五气合一,五气朝元,所以,修七情也是修功夫。在佛教是心物一元的,心与风可转化,在道家、佛家其实也是讲一样的道理,心理的七情修好,也是转化生理的。所以人的修养功夫好与坏,其实最后还是要归到生理上,生理转化了,心理的功能也会强大。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讲心理水平的高低,比如意志、思虑等等心理层面的概念,还是要看一个人的身体的条件。二方面是相互影响的、

什么是"六欲"?六欲就是人的六种欲望、六种需求。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我们现代人常说"情欲"这个词,其实在现代汉语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一个属于"心"一个属于"身"。当然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是互动的,还可以互相转化。

六欲的分类更细致,与七情相比,显然所指更大。不仅是五气归一的问题了,是佛教的理论,涉及到色界与无色界的概念。也就是六欲没有了,那可能物质的概念没有了。那时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进入识的范畴了,是识界了。这是佛教的理论。在禅定是空无边处定了。

总之,不论是佛教的结“结使”的学说也好,还是“阴阳五行”的“五气”学说也好。都表达一个意思,人在这世界上,很多情况是被动的,被“阴阳五行”、被 “结使”推着走。人的心理状态,95%以上处在被情绪控制的状态,即使你非常理智的情况下,也是被一种情绪控制着,只是你没有觉察到这一情绪。等你觉察到这一情绪时,其实你可以观照他,看破他。圣人与常人的区别在哪里,不在任何地方,就在这里。圣人的心是空洞的,他与平常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但心是空洞的。

相关文章

  • 空洞的心—论语贯通11

    七情六欲究竟指什么?七情就是人的七种感情、七种情绪。在《黄帝内经》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七情...

  • 读《论语》的二条主线—论语贯通08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是想把孔子的思想与《论语》这本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贯通。而要贯通《论语》的整个逻辑脉络,必...

  • 论语贯通—序言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

  • 修心为本——论语贯通158

    下面继续探讨,在修养自己的道路上,根本区别在哪里?根本区别在,君子以修养自己为快乐,叫做好德;小人则以物质的利益,...

  • 温婉君子心相交—论语贯通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面我们讨论了《论语》开篇第一段话,也...

  • 心的空洞

    心是个口袋 忘了什么时候 被戳了个洞 那之后 任凭往里边装进多少快乐 却再也填不满 多想给谁 针和线 用细密的针脚...

  • 11日记

    2011年11月11日11点11分,匆忙的脚跟,空洞的眼神,我的心随着人海在浮沉。 2011年11月11日,有人说...

  • 《论语》的逻辑结构—论语贯通15

    我其实很想做个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的工具用得不熟悉,想找别人做,却要沟通半天,表述自己的思想,太浪费时间。所以,只...

  • 修心与结使——论语贯通09

    .九、无为法与结使 我们探讨了《论语》思想脉络的二条主线,一个是安身之道,如何修那个道;一个是立命之道,孔子对中华...

  • 仰之弥高——论语贯通128

    前面讲了孔子修养的高深,”空空如也”,下面则讲孔子行为的平实,待人接物的普通平常,这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空洞的心—论语贯通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c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