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读书
自卑和自恋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自卑和自恋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作者: 心理咨询师翁慧 | 来源:发表于2025-02-01 13:45 被阅读0次

    事实上,自卑和自恋本身并不是 一件坏事。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它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关键在于我们如 何认识自卑和自恋。通常自卑和自恋可以从三个层级去划分和认识,大家可以通过下文进一步了解。

    第一级是退缩的自我,即以自卑为主导的状态。这类人群往往自我评价偏 低、自怨自艾,伴随着悲观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 大自己的缺陷,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还常以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较,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经历的挫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不 能认真地思考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客观地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致把 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失去自信心,对那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够胜任的任务也轻易放 弃。

    第二级是健康的自我,即健康的自卑和自恋,总称为健康的自信状态,是一 个人积极的自尊体验。他们会体验到自卑感,但是不会因为外界刺激陷入持续的自我攻击状态,不会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能正确评估自己,不妄自菲薄, 这也是心理学所谓的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自身能否成功应付某个特定情境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基本不会被环境而左右。

    第三级是膨胀的自我,由于过度自卑而采取自恋进行补偿状态。这类人群往 往以夸大的方式评估自我,如同婴儿一样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自大状态之中,他 们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环境,追求一种全能感,持续地过度自恋,则可能会形 成"自恋型人格障碍",关于这点我会在相关章节进行详细的介绍。

    综上所述,健康的自我是一种自信的状态,而膨胀的自我是一种自恋的状态,退缩的自我、萎缩的自我是一种自卑的状态。如果一个人无法放空自卑,又时 常带有自恋的预期,那么他将永远活在虚假的自体中。而膨胀的状态如同赃物, 只要随身携带,就会整天担惊受怕担心被揭穿,也将时刻等待着接受命运的"制 裁"。

    从这个层面看,自信是一种看见自己的经历和拥有后所呈现出的知足的状 态,建立在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 态的基础上。因此,真正的自信既不是自卑后的崛起,也不是用自恋当作挡箭牌, 而是基于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评估以及在成长中积淀的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平和知足的状态。

那么,自卑和自恋的状态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卑感是人们的一种集体潜意识,这是心理学家荣 格提出的一个概念,被认为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 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一种优势基因。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不可预知的危险,这时他们会 深刻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卑微和无助,这可能是导致人类普遍存在的深层自卑感的 缘由。然而正是这种自卑感让人类对大自然保持谦卑之心,不会盲目地去挑战超出 人类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类的安全和种族的繁衍。

    从精神分析视角来看,人生来就是自恋的。刚出生的婴儿还无法判断除了自 己之外,还有其他事物的存在,他会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只要他们哭 闹就有奶吃,仿佛母亲的乳房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可以自由操控。这时的 婴儿就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自大状态中,而这也是人最原始的自恋,是健康自恋 的基础。随着他慢慢长大,这种全能的自恋才被逐渐打破。因此,一个人必须充分享有一段安全的、自己无所不能的原始自恋阶段。如果缺失了这个阶段,他们将 难以获得人际安全感和基本的自信,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受挫体验,这也是自卑 的基础。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活在婴儿的原始自恋的满足之中,总是自以为了 不起,就会形成自以为是的个性,随之而来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受挫。这类人群为了平衡自己的心态,就需要不断做各种白日梦才能生存,于是就会发展到 另外一个极端﹣﹣自恋。

    此外,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中,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对于一个人自尊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在一个人的成长过 程中,父母将他照顾得比较好,并且每个成长阶段的任务都顺利地完成了,那么, 他就会发展出一种健康的自卑和自恋。即便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创伤性事件,也不会撼动他人格的根基,也许他会形成短暂非健康的自卑和自恋状态, 但是基本不会发展成为自恋人格障碍。试想,一个婴儿刚出生时只会吃喝拉撒睡,这段时间如果母亲总能按时按需 给他喂奶,并经常亲吻、抚摸他,这样在满足他生理需求的同时,也会给予他安全 感和满足感,让他感受到母亲的温暖、亲情和关注。这时,孩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由于母亲给予了孩子良好的照顾,孩子能够逐渐体会到"情"与"爱"。

    由此可见,那些从小充分地感受到关注和爱的孩子,内心往往非常强大。因 为他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无论你以后碰到什么挫折,都有一个坚实的家庭做 后盾。因此他们长大后会更加自信,会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坦然面 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勇气去面对现实,这就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状态。这样的 孩子能够用非常积极的状态去处理好当下的生活,也会充满理想,能脚踏实地, 敢于进取,能够积极地融入到社会生活。

相关文章

  •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谈到自卑感,我们禁不住会问:“什么是自卑感?”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基本处境...

  • 自卑感与自卑情结

    《被讨厌的勇气》中讲到: “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两个词也必须分辨清楚,绝不可以混用。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就像...

  • 被讨厌的勇气002—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今天读到青年与哲学家辩论的第二夜,提到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概念。 自卑感不同于自卑情结。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可...

  • 《被讨厌的勇气》第二章4 自责锁住了用以驱动行为的情绪能量

    关于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原文:哲人: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这一点你能够理解吧?就像阿德勒说过的那样,自卑感也可以成为...

  •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69/365《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阿德勒也承认自卑感人人都有。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 一切都在变化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 这一点你能够理解吧?就像阿德勒说过的那样,自卑感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例如,虽...

  • 摘抄:自卑感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这一点你能够理解吧?就像阿德勒说过的那样,自卑感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例如,虽然对...

  • 《被讨厌的勇气》作业4

    共读第4天 今日阅读章节 P29-45 为什么讨厌自己-自卑情节只是一种借口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自卑感也可以...

  • 自恋是坏事吗?

    自恋是坏事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不喜欢自己才是坏事,宁愿可笑的自恋,也不想像有些人可怜的自卑。爱自己是终身浪...

  • 一再被骗的人,最起码有一个特点——

    自恋。 而自恋,本身就意味着儿时曾经一个大大的创伤。 自恋的背后,是自己都无法直视的自卑。 一个因自卑而无法客观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卑和自恋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ep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