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科门诊,经常有患者拿着胃镜报告询问:“医生,胃镜报告说我有胃息肉,为什么会长息肉?息肉要怎么治疗?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些胃息肉的相关治疗。
一、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突起状、乳头状的异常生长组织。胃息肉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很难觉察,绝大部分是在胃镜检查中发现的,但随着息肉的生长,若出现表面糜烂、溃疡,可能会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文字太多不想看,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点击☞☞咨询☞☞立即问诊【温馨提示:如以上链接不能正常打开,请根据以下图片引导进入↓↓↓】
二、胃息肉的分类及影响:
(1)炎性息肉
又名假息肉,是胃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为良性,无需进行处理,部分可自行消退。
(2)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类型,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有研究表明,大约40%的感染者除菌后息肉会缩小或消除。若息肉过大,也建议及时切除。
(3)肿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所以腺瘤性息肉建议发现后及时行内镜下切除。
(4)胃底腺息肉
研究发现其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此类息肉可以不用摘除,但需要定期复检。
(5)肿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所以腺瘤性息肉建议发现后及时行内镜下切除。
三、哪些息肉需要治疗?
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
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1、小息肉(直径小于0.5 cm的),可以在做胃镜检查顺便夹除,也可以择机切除。
2、多发性息肉,可以选择分期分次切除。
3、家族性息肉,要结合肠镜及其他检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手术。
4、病理证实的腺瘤性息肉,且直径>2cm,广基的,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必须切除,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5、对于病理证实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疑癌、或已经癌变的,建议视具体情况,内镜下行EMR或ESD术,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重庆东大胃肠医院提醒:
如果您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疾病症状,应及时进行专业的胃肠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重庆哪个医院看胃最好的医院?重庆东大胃肠专科医院一直致力于打造病人满意、百姓放心的医院。医院人文气息浓厚,建造格调高雅,院内环境温馨舒适,注重医院文化的培育,医院精神文明的建设,医护人员均能以礼待人,以诚待人。重庆东大胃肠专科医院严格遵循"以明至诚,以德至信"的院训,以"用心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优质、诚信、平价、便捷"为服务承诺,以"病人满不满意、高不高兴、放不放心"为检验服务好坏的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