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如同和女儿的约定,一大早就给班主任发去信息,希望约个时间通话求助。
自夸一下,我觉得在家校沟通这件事情上,自己真是个有分寸,有节奏的家长,以至于本来约定了九点通话的老师,因为临时加课,把时间调整到10点而万分抱歉,跟我连说几个对不起。有机会,可以另开一文说一说怎样把握家校沟通的节奏。
一直以来老师给我传递的信息都是,女儿是个外柔内刚,有自己主见的孩子,而我作为家长,看到更多的是女儿是个内耗极大,极易拉扯自己的孩子。同一个女儿,不同人群面前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另一个角度我也欣慰,愿意在我面前表现自己的无助,撕扯和糟糕。
在和老师的电话沟通中,我表达了孩子对作业量之大和自主时间不充足两个外在表象下的内心煎熬,同时提及这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而是长期的积累;同时也提出我们商量的方案,给她更多的自主时间——比如晚课是否选择性的上,住校可否每周回家住两天,对她高中学业没有太大影响的史政科目留给她更多的自主复习空间等。
欣慰的是,班主任的孩子现在正值高二,她特别理解当家长的心情,并且目前她也正将住校的女儿接出来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她的孩子没有因为不住校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反而做得更好。
她结合女儿的初三升学规划,给了我很多建设性意见和方向,同时也对我和孩子需求有很多认同和补充。通完电话,我的心情也不再被女儿的哭诉影响。
晚上同一时间点,我坐在客厅等女儿电话。预期的时间没有等到,给宿管老师去了个信息——
麻烦您跟孩子说一下,我在等她电话,如果她需要给我电话的话,如果不需要也没关系。
过了一会儿,宿管老师回复——
她说暂时不需要了,您也早点休息吧!
昨天还在哭天抢地的,就这样自主消化了?
正如班主任说的,孩子这个阶段压力的确很大,但他们的内心有自己的成长方式,偶尔的低落很正常,而且他们在家长面前低落,不代表他们会在老师,同学面前低落。家长看孩子只是看到的个体,而老师看孩子看到的是群像,大部分孩子都有类似的共性。只看到个体,家长会焦虑,会紧张,但看多了各种孩子,总结出来的就是规律。
今天一早我把昨晚和宿管老师的沟通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会心的笑了!
事后,我在复盘,孩子为什么能那么快消化自己的情绪?
一,如同班主任所说,这个时期有阶段性的心理起伏是正常的,他们寻求家长哭诉,只是他们释压的一种方式,释放完就自愈了。
二,她是真实的感受到了我的真心诚意——我对她是感同身受的;我内心是赞同她,接纳她哪怕不住校的;我是愿意和她一起去承担,去应对的;我跟班主任沟通的决心也是很坚定的;并且在和班主任沟通后还直接请班主任转告,晚上或者下午,她方便时,她需要时随时给我电话的。她的内心是有底气的!
当然,班主任还提醒我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住校期间,或者周末回家,她不主动提这件事,家长也不要提及了。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完成了一次成长和蜕变!
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只需要做到“不求不扰,有求必应”就好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