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N.39 法国文化 法国妈妈怎样培养自信的宝宝

N.39 法国文化 法国妈妈怎样培养自信的宝宝

作者: 雅燃法语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21:51 被阅读0次

导言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本期雅燃法语带大家了解法国妈妈的养育之道,欢迎大家阅读!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那么,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呢?法国妈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招 克服自卑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爱默生也认为,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得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建议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自己向前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

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形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教孩子扬长避短,学会心理补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驱逐孩子心中失败的阴影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所以,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孩子以指导,帮助孩子及时驱逐失败的阴影,这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驱逐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第二招 彻底遗忘

是彻底遗忘,父母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第三招 给予安全感

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我感觉很好,不冷不热,也不害。。。。”从降生那一天开始,孩子就有很多需要,包括身体的和感情的。及时回应孩子的要求,别让他等您等得很痛苦,他就会笑,会快乐。这种关于“生活很好”的基本确信会对他将来的行为深有影响。对孩子的要求要有所反应。不要任孩子哭泣而不理不睬。

尽可能多地抱抱他。不用担心多抱孩子会惯坏他。看看他,摸摸他,对他表达你的爱。这样会给孩子很深的确信:他有被爱的权利,因为周围的人都因为他的存在而那么幸福喜悦。

生活要有规律。这样孩子会觉得生活是稳定和有秩序的。

大人不要情绪化。如果您有时候对他很好,有时候却对他的要求不理不睬,或者陷入自己的忧虑和烦躁中,孩子会非常失落和忧虑。

抱孩子的时候,不要太突兀地抱起就走。在抱孩子去干什么之前,最好先和他面对面,告诉他将要干什么,比如,“现在,妈妈要抱宝宝去洗澡了”。这样,孩子就不会有被人随便摆布的被动感,他感觉到了父母的尊重。

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5到10分钟。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

专家说,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孩子哭了,当然要去注意,要抱抱他,跟他说话。过一会儿,可以再把他放下,他再哭的话,可以不再去抱他,而是温柔地对他说:我觉得现在你已经好多了,你一定能自己玩得很好。这里的关键不是孩子哭就得一直抱着,而是:对孩子的要求温柔地,积极地作出反应。

第四招 适度满足孩子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

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再把奶瓶给他。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比如:我们一起玩那个游戏吧。如果不行的话,就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

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

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减少他的挫折感。

第五招  树立良好自我形象

如果孩子对自我的形象很满意,那么他的生活将更加顺利,他不需要在别人的认可当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即便别人不很欣赏他,他也不会因为失落而离群索居。他敢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他相信自己,每选择做一件事,他会全力以赴的!

告诉他因为有他你们是多么幸福。

对他不吝夸奖。经常暗示他,他有很多天赋,需要用心体会和发挥。

正视他的缺陷。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状有问题,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在这方面,去找专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小孩子一般会把专家(比如医生)的话当回事。

批评,对事不对人。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 “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的事。”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第六招  敞开心扉

阳光开朗,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和别人相处融洽!确实不错,但培养一个阳光开朗合群的孩子并不容易。社会是复杂的,人们的文化背景和性情都有很多差异,作为父母,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外面那个陌生的,新奇的,有时候甚至充满着障碍和敌意的世界?

3岁前,别强加给孩子一些“朋友” 。父母希望孩子早日进行“社交”训练,想法不错,但不能操之过急。育儿专家说,太小的孩子,既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愿望。一直到18个月大,小孩子更喜欢自己玩。直到两岁左右,孩子才会觉得有小伙伴一起玩还是不错的,但是,与其说是一起玩,不如说是观察他们和模仿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会一起游戏,不懂得分享,更不明白妥协和互惠的意思。在3岁前,孩子和别人的交往,是半开放的,是有距离的,也是需要大人陪伴和监护的。

3岁后,基本礼貌要学会。要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等“魔法词语”,要安静,排队等等。

帮助孩子“对别人有益处”。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这样会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孩子的特长和优点中,总有一些可以拿来为群体服务,比如提供游戏的点子,比如足球踢得好,比如会做手工,会为唱歌的小朋友伴奏等等,都可以使孩子更快地融入群体。

教会孩子如何对付坏孩子。一些简单的态度有时候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直视对方的眼睛;比如跟他谈判:“我可以让你玩我的玩具,但你得拿你的玩具来交换”;比如向老师投诉。


                                      雅    燃    法    语

                         雅    致    生    活    燃    烧    激    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39 法国文化 法国妈妈怎样培养自信的宝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yp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