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啪——
“一盏茶凉书未半,寥寥数字已千年。
言罢帝王将相,话尽才子佳人,千秋兴亡看过,诸天神佛见谁说?
旧事遍说圣人语,新书却翻世俗言。不觉浮生梦,佐几杯浊酒?
诸君故纸看倦,且听老朽(啪——)旧事新说。”
随着醒木一声,老者又是喝了一口茶,缓缓开口道:“上回我们讲到了上运八年十月廿五,一夜见祥瑞九,神人降世相八。
讲到了其一的孔繁如简如何崩坏礼乐,又如何冷眼旁观战乱倾轧,这回我们来说说那同为降世神人又与孔繁如简并称‘双杰’的君子白礼。
世人对白礼的印象大多是什么?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或诗中无敌、或诗篇瀚若星海、或失意人、或痴情儿、或有违礼法……
对,你们说的都对,但你们少有人知道,他曾有着鸿儒‘白礼,君子也,圣人见之可不悲’、‘士皆若此,大同可期’的评价。
你们少有人知道,其被看作纸上谈兵而没有流传的政军之论,被一个个自称‘桃园’的将士文人运用在逐鹿天下之中。不是什么纸上谈兵,只是他看的太高,太远,以至于没有人可以理解。
那老朽就来和你们讲讲神人降世相八中的——圣人不悲,君子守礼。
话说在那秦巽之地,有巨富白贾,可与诸侯斗富,不过记载极其稀少。白贾少有的记载,只存在于白礼的传记中,也都只是一笔带过,‘白礼,秦巽人,富人白贾之子。’
但从未有人知道白贾的富可敌国,又是花重金请百家之人来任儿子从中挑选老师。大烨上运八年十月廿五,白礼降生,天有异象。白贾请相师观之……”
大烨上运八年十月廿五,天书入红尘,引神人降世相八。
当天文曲、文昌皆入秦巽,长庚星光入世,秦巽善观星者,云此为‘太白降世,文道得昌’。是时,白礼降生。
白礼生而见人无惧,其父请相师观之,相师跪而惊呼称“仙”。其父以此子不凡,又以重金请硕儒赐名,得名“礼”。
白贾身为商人,不愿儿子限于末道的商贾之道,他想让白礼成为读书人,不局限于一家之说,而是要精通百家之学,融汇贯通,成为一位通才。
百家之人从最开始的拿着钱,捏着鼻子给大老粗家里的孩子上课,到后来视为亲传,倾囊相授。
这要归功于白礼自身的资质超凡,也正是这超凡的资质,让秦巽的硕儒袁鸿看到“君子”的希望。
白礼如同世间最好的璞玉,经得起任何匠人的精细雕琢。
瑞久十年,白礼作长文评点百家长短,众师广传之,天下惊,以为“神童”。然有人以为此为诸师代笔,名不副实,争论不休。
瑞久十五年,秦巽襄候于朝堂召集硕儒共议教化科举之事,白随师观之。朝中有好事之徒,刁难白礼,迫其入局。白礼坦然入局,与除师外十二儒一一辨之,十二儒皆服,初得圣名。秦候大喜,纳其言论,初开寒门,复任其整理宫中书籍。秦地贵族多恨之。
瑞久十七年,秦襄候狩,白礼从之。突见恶虎冲出,众臣皆惊,不知措而呼时。白礼引箭射之,中双目而瞬死,复扑数尺坠于王前。众人高呼:“御射无双”,秦候赐白礼良工“月破”。
瑞久二十年,白礼入朝五载,除广纳寒门才子之论外,无所纳。白礼觉不得志,复读尽秦宫藏书,请辞,秦候顺而遣之,复赠宝剑“断流”。
白礼负剑携弓,骑马携重金,出秦地北游,走遍名山大川,寻仙访友,结识僧人道士数十余。游历期间,白礼饮山河之浩然,作诗篇百余,多传世之作。
瑞久二十三年,白礼初入烨都,帝亲迎之,贵极一时,权贵争相结交。帝六十寿,宴设百官,伶人景泉月领命演出《天狐祝寿》,白礼见而惊为天人。
白礼为御用文人,数上疏论政,帝皆不纳。
白礼渐嗜酒。一日于醉梦中见江河日下,以剑斩河,不可阻,大悲痛哭,弃剑于河。
瑞久二十五年,白礼醉游烨都,失足坠河,为景泉月所救,相识恨晚。诗词应和,远传诸侯。
瑞久二十六年,白礼复识景泉月之妹景彡,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然无人知此人。
时人多以白礼喜景泉月,为龙阳之好,时人多不齿。名声渐污,众白皙书生避之不及。
后世有翻案者云,景泉月为女扮男装。
皆谬。
实景泉月天赋异禀,生而善化形体,为求清白于乱世,化男身二十余载。
后白礼醉酒,宿伶人帐,夜半起,见景泉月于水中化形,惊。次日以剑指景泉月颈而问之,景泉月泣而从实答,礼惊而奔逃。然,月余,礼复寻景彡,重归于好。
瑞久二十七年,楚德王继承父位,入朝见帝,相商政事,帝令白礼入宫。礼欣然入宫,然唯作赋诗计事之务。
后礼大醉,曰:“大烨时运衰微,若无超世之才,安可救之?帝不识我,我之不幸,帝之不幸,国之不幸,岂不悲哉!”
帝闻,大怒,逐出京城,永不得入。景泉月身为伶人之籍,难出京城。才子佳人?奈何一墙之隔。
瑞久二十八年,白礼归于秦地,任职学宫,育名臣数十余,然白礼之政论,唯开水利一事,提上议程。
平元元年,礼崩乐坏,楚德王称霸,诸侯朝拜,白礼随秦侯往。
孔繁如简以国士待之,赞其策论为屠龙之术,然非时也。礼以为讽,愈悲。
次年,复知景泉月赴蜀,途中因病而亡。
平元三年,白礼与客游于江水。醉酒,入水抓蛟龙,不复归。帝数寻,唯见半截玉佩,刻曰“镜花”。
自泰安起,以“桃园”之名,行于世间者,可考实者,八十七人,皆名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