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心力的竞争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甚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心力的竞争。现代人对“心力”这个词已经很陌生了,然而在近代,“心力”是一个热门词汇,像龚自珍、梁启超、谭嗣同、康有为等人,都曾讨论过心力的重要性。
康有为曾说:“欲救亡无它法,但激励其心力,增长其心力。”毛主席青年时也曾写过一篇关于心力的雄文,叫《心之力》,第一段就说“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可见心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关系生命之根本。
所谓心力,个人以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这个公式如下:
心力=定力+慧力+愿力
其中定力是基础,没有定力,犹如大树没有根基,无法抵御大风。没有定力便无法专注的观察或思维,从而无法深入的认识世界。一般有大成就的人,定力都很强,他们能长时间的专注在某个问题上。
把所有的能量聚焦于一点,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专注才能产生力量,专注才能抗干扰,特别是网络社会里,每天我们会接收到各种信息,如果没有抗干扰的能力,大脑内部会经常打架,因为选择太多了,各种可能性和各种价值取向让大脑无所适从。
心累,很多时候是因为精神的内耗,并且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觉察到这种内耗。比如说一个人既想成功,又不想得罪人,喜欢当和事老,结果内在经常打架,搞得自己心力憔悴。本来这些内耗的能量是可以用在处理具体的事务中的,结果都白白内耗掉了。
而定力与慧力以及愿力的圆满,可以让我们避免各种内耗。心力的强大,意味着内心不再迷惘、不再矛盾,做任何事都会尽全力于当下。这样的人不管做什么,都能做得比常人好。
想培养定力就要学会静坐,王阳明教人致良知,其中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事上练,还有一个就是静坐。不静坐,我们无法让自己散乱的心安静下来,一颗散乱的心是无法产生力量的。唯有持续不断的静心,我们的心力才能不断强大。
散乱的心犹如钝刀子,割断那些不怎么结实的东西还行,要割断那些结实的东西就不行了。而持续不断的静心,心力就会变成越来越锋利的刀子,割起东西来,非常容易。有了定力才能立得住,才是真正大写的人,否则轻易就被外境所转,我们又哪里有独立的意志?
定,在佛家也叫止,止而起观,便是以定生慧。光有定还不行,遇到问题还要有善于思维、观察,要能直接洞穿问题的本质。静中起观,犹如浊水变澄清之后,可以照物。如果一味的修定而不修观,心这面镜子便无法照物。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这其中的理,有的很浅显,有的则非常微妙,如果不能制心一处,我们很难发现其中的玄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说的正是一种定慧等持。长时间的专注在一个问题上,便是定;一直处在思考某个问题的疑情中,便是以定发慧。所以佛家讲定慧等持,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不过多的偏于一边。
但光培养定和慧,如果没有愿力或者志向,很有可能走不远,无法持之以恒。比如遇到一些重大挫折时,我们可能就此灰心丧气,从而放弃持续的静心和对自我的了解。所以成大事的人都要立志,有了志向,我们便会百折不挠。
定力保证我们不被外境或者情绪干扰,慧力保证我们能够直接洞穿问题的本质,愿力保证我们不忘初心,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不沉沦。心力强大的人,同时具有定力、慧力和愿力。有了这三种力,其它各种力量都可以派生出来。
心能转物,前提便是心力的足够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