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本书,好好思考·
写书评的价值极低,看书不如看电影追剧~
我思考的是另一种人才聚集的方式~
假如你不在某个层级里,你通过自己钻研某类思维模型,然后你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实现了可确定性的交付,书或者课程~
是能解决某个具体行业所面临的当下的困境或者能解决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那你都可以被识别出来,然后被吸纳进层级里~
最近逆袭这个词出现的比例很少来,其实就是没有机会获取逆袭的资格~
越是普通的人越渴求这种逆袭,尤其是从底层直接逆袭进入最高的层级,这种为自己构建的虚幻的幻象,迟早都要崩塌~
混沌大学和得到大学的出现,对应的是人才的全新聚集方式,或者说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
这种明显区别于传统商学院的社交圈层,可以看成是下蜕到吸纳新兴人才的生存结构里,为凝聚起这波新兴的人才而提供服务,自然就是一波新兴的实力群体~
你发现这种人聚集起来,学习的内容,迥然不同过往卖社交圈资源为主的商学院~
相反的都是一种应用学科,不管是贴上多么复杂和冷僻的标签,这都是识别非传统商学院用户群体的新人设~
为某个群体构建出来的人设,还需要让人群认领,这才算成功吧~
这和众多喊着做爆款的产品的老商家,产品做出来,没人认领你产品背后的人设,因为你还是用你old school式的人设产品,服务新的人群,错配了,砸再多钱做广告,这都是笑话~
产品迭代对应的是人口换代,两者都是动态进行的~
知识的传播到能力应用,这本身是一个过程,你围绕着知识传播做服务,那你大概率的成为一种入口端价值,用户会成长,用户成长的过程就需要获取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这种人群不多,但这种群体的能量相对比较大~
具体有多大,就是思考问题的边界比大多数人都大,思考的深度,也比很多人深~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极大而不自知,而在可被识别的这种新兴人群中,所谓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可被识别的能力~
那服务想成为这个新兴群体的人,把知识从传播过度到掌握能力应用上来,为这个新兴群体提供在向上一层级跃步的机会,又是一件极其有价值的事情~
书的价值可以反向衡量作者的价值,能力认识层级相同的人,才能极其容易互相识别出来,你觉着书难度和易读,其实是双向的衡量~
书的启发很大,但是我更觉着这个终身学习的群体,本身就是一股力量,这种自强之势,也是一种阶层的具体行为参考~
好久没有写我的枯枝篆了,想起来还欠着好几个人的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