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总认识多年,但总共就吃过两次饭,见过四五次面,彼此真的不熟,我也没想到他会突然联系我。
他说自己“又上了一当”, 在某山庄跟所谓的“大师”学了半个月的道家修炼,据说可以打通大小周天,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后来看我的文章才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费用说是随缘,其实没有低于5万的”,他上当后只能安慰自己“交学费、破财消灾”了。其实怎么可能打通呢,如果有基本的修炼常识,就会知道多少人修行了十多年都打不通任督二脉,更谈不上降龙伏虎了。
我们在他的办公室谈了四五个小时,聊了很多他的经历和感受,有些东西我认为还是有价值的。
下面总结了几个有意思的点,希望对诸位有所启发。
1、生意不容易,钱难赚。
王总信奉“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念,他现在名下有一家公司,一个工厂,家里还开了个饭店,他说自己在50岁之前还想着开疆拓土,过了50岁就只想把基业守住就好。
“我身边朋友都比我有进取心,他们有贷款拓展业务的,有出国建厂的,有跟人合作做新买卖的……过个两三年再看,成功的没几个。”
五十而知天命,他说自己现在虽然是苟着但其实现金流最稳定,而且他也不借钱,不给别人担保,没有贷款(还清了),所以总体看是日子比较舒服的。
开奔驰,住别墅,家庭和睦,真正是知足常乐。他的经验是“关键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力有限,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到顶了,不知止的话,就要招灾惹祸了。
当然公司也受寒气影响,赚钱明显是比之前难了,但因为是食品行业,客户和销路都比较稳定,利润不高,所以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运气真的很重要。
“男怕入错行,我二十来岁时候就是做了食品这行,几十年没有变过,现在看是没有选错。上班5年后自己创业,从找人合作、贷款、用人等都比较顺利,我总觉得自己是运气好,跟人打交道就是看直觉,感觉对了就交往,否则就算了。”
他提到我原来跟他讲信息化、数字化,他知道都对,但他还是信自己这套,“心里踏实”。而且公司规模不大,如果自己不想扩张,那真的是没必要改造。
说到这里我也反思自己,太强的功利心未必是事业心强,还是要把欲望跟志向分开看。“小生意”未必不好,像王总这样的生意每年一二百万的纯利润,已经非常难得了。这也跟他坚持“不投资、不扩大”有关,你可以说他保守,但他确实是比那些“上进心过剩”的生意人要稳当很多。
王总提到唯一有次是真动心了,“一个朋友搞了个项目,前景很好,他都准备把钱投进去了,但好巧不巧听到朋友的下属提了一嘴‘起盘’两个字,他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丢了个朋友,但也躲过了一个坑。”
因此他总觉得自己是运气好,“前半生有小灾小难,但总体还算顺当”,多大能力做多大事,老实赚钱,不贪心,这就叫守本分。
3、退休后怎么办?
“看孩子想不想接班,不想接班的话就卖掉算了。”王总对此看得很开,他说自己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回来接班的可能性不大,他准备再做十来年,
因为老板“胸无大志”,年轻人待不住,现在员工基本都是中年人,队伍稳得一批。
他跟我讲最多的就是自己以后的打算,“退休前把员工安顿好,大家好聚好散,然后我就想带着家人出去逛逛,看看世界,享受下人生。”
“我现在经常到网上看房车圈子里的事,以后可能也买辆房车出去游山玩水,不然在家里闷着也没意思。”
在他看来等办完子女的终身大事就算完成任务了,“以后就是为自己活的事”,我说你不帮着带孩子吗,他表示自己不会照顾人,“有需要就帮他们请保姆吧”。
然后他就关心身体方面的事了,所以才会被人忽悠去学什么“功法”,他认为要会算账,“如果真能多活几年,无病无灾,以后也不拖累儿女,那现在花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4、人生至此,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这是他自己提到的问题,“我每天早晨四五点就醒,睁着眼在床上躺到六点,脑子里就想自己这辈子是怎么回事,但怎么也想不通……”
“好像什么都满足了,又好像觉得缺了点什么。”
“我对稀奇古怪的东西没兴趣,AI再热闹也不关心,想起来这么多年除了赚钱之外也没有真正对什么痴迷过。”
“你有过恐惧吗?”我问他,他沉吟半响说当然有,“过去是怕没钱,被人瞧不起,现在是怕意外,怕生死,怕疾病……”
我认为归根结底是人生意义感的问题,他认同这个意见,除了钱之外,在世俗上他确实没有多大追求了,自己是谁,究竟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意义”就在恐惧和这些问题之中了。
人生在世,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找到意义所在,但知道开始找就迟早能够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