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棹兮兰浆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前赤壁赋》

一、 每个人都应活出 精采的自我。德国哲人莱布尼茨在宫廷讲课中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旁听课的宫女们对此不以为然,纷纷走入御花园寻找两片相同的树叶,结果大失所望。学点《矛盾论》,懂点矛盾特殊性,会明白许多道理。影响特质、沉浮、幸运与否的因素是复杂的。因时因地因人,不能完全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个的成功、幸福,彼此不能复制。珍惜自己拥有的,有多样性才有精采的世界,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2016年8月31日

二、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具有普遍联系的,对人和事都不能孤立.静止的看和办。看人要多种视角,办事要多管齐下,精神生活要看书,听音乐,也要看微信,看电视剧。养生也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要运动好,要睡好,也要吃好。吃,也不能单吃一种,要杂,越杂越易吸收多方面营养。比如,我今晚吃的饺子,玉米,点心,水果,刚才又用微波炉烤个地瓜。多样性,符合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2016年9月27日

三、能力,就是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从而达到生存与发展目的的素质。
这种素质的构成一是先天的智能、体能,这是基本的素质,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二是学习,把书读活,更要读无字书,从总体上观察周围生存与发展的成历与失败,从理上悟通宏观的和具体的变化规律、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准则,从而适应和把据动态的客观环境。基于环境(客观条件),个人的秉赋,找准定位并学习能够主动地适应环境的思想观念和技能,也就是使自身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需求。也就是掌握与环境合拍的理念和技能。要在不同的环境,家庭、职场、社会学会适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掌握相应的技能。环境是买家,你是卖家,大家互为买家与卖家。
三是在实践中调整观念、提高本事。本事往往体现在套路。有句名言:真情自古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真性情、土性人、实称人、老实人给人的印像不错,但往往吃亏,江湖人行的通的往往是套路,不是真情。王阳明有圣贤之心,但方法却千变万化,就是在世上事上炼心的结果。有真情,有套路,有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却又能使这种高尚的人格不致止于挽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那么就要懂真理、懂人性、懂世情。对牛弹琴,牛没错,心没错,但方法错了,套路错了。不仅是在书本,而是要在事功的磨炼中致良知。2016年12月15日

四、实践出真知。工作经历、生活阅历即所谓的历练,就是实践的广度与深度的外在表现。历练多了,克服的困难和解决的问题多了,就会由量变产生质变,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即水平、能力的提升。职称、职级、军衔等都设由低到高的若干层级,并规定必需的年限,就是遵循这个规律。当然特殊情况例外,但那不具普遍适用性。
所以,看一个人的经历、阅历,看他经历过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他的有效积累量,大体就能判断出他的能力水平。一个素质再好的人如果未经受相应的摔打,即使形式上能(通过主观的钻营或客观的隅然),但实质上却不可能成为骨干,更不可能成为令人信服的领导者。2016年12月17日

五、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理解为,地是小环境,天是大环境,但这个小大是相对而言的,如同小系统与大系统的关系,道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自然则是自然而言如同公理那种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那种东西。作为个体的人,再优秀也是緲小的,不能与环境抗衡,如同个体不能与群体抗衡一样,只能顺应生存的大环境,否则只能留下一曲令人叹息的英雄悲歌。但人又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或者是另择环境,或者是顺应大环境的前提下营造小环境。比如,北国隆冬是大环境,硬要在大地种菜是不行的,但搭一个暖棚就Ok了 ,此之谓外圆内方。2016年12月26日

六、人不能逆天。比如,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就是顺天,按规律办事。不饿硬吃、不困硬睡,或者饿了硬挺着不吃、困了硬撑着不睡,都不行,都是逆天,也就是乱了秩序,早晚会引起体内失调,引病上身。再比如,内容与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职务与能力、职级与资历、理论与实践、投资与收益,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都有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如果不顾这些,干工作形式大于内容,安排干部时职务大于能力或职级大于资历等等,都是逆天。公鸡啼鸣,母鸡下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才是顺天的。可以略有偏差,事物的发展变化本来就是动态平衡的,但过了就是逆天,必受天罚,即受到规律的惩罚。2016年12月3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