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躺在床上,病危。曾子的弟子子春坐在床旁边,曾元、曾申坐在床脚下,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
童仆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
子春说:“住嘴!”
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
童仆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
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送的,因为自己病重无法亲自换席子。曾元,快扶我起来换竹席。”
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到了明天早晨, 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
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他童仆。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小人爱人以无原则迁就。我还有什么苛求啊?我能得到封建礼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足够了。”
大家扶着抬起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席,把他送回席子,还没躺好就死了。
曾子在病危之际还坚持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乃至在更换床席的过程中死去,表现了曾子恪守礼法的坚定信念,更体现儒家礼法至上的观念。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这句话是说,一个君子来爱人,是以道德标准来爱人的,而目光短浅之人是以姑息和包庇的方式来爱他人的。
给我的启示是:在家庭当中,做父母的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可是当我们看到了孩子有骂人、打人、说脏话等不礼貌的行为。觉得孩子现在小不懂事,因而不当回事,纵容孩子犯错,会让孩子认为这样是正确的,或者会认为做了错事有父母撑腰。以包庇的形式爱孩子看似是一种爱,实则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思维、认知、价值观,一错再错。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以后,要懂得克己复礼。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于道、合于仁、合于礼,才能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缺点,让我们不断变得更加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