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结婚的那位漂亮的新娘还有一个优秀的弟弟。这弟弟不仅长得帅,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不亚于他颜值和能力都很高的姐姐。
坐席的时候,作为迎亲的嘉宾,我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陪新娘的娘家人。
这活儿可不轻松。你不能自顾自吃饭,也不能想说啥就说啥,你得热情招待客人。大家都不熟,说啥呢?常用的那几句话说完后,再往下就找不到话题了。所以,客人不愿意有人陪,陪客的人也乐得图心净。
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姐想跟新娘的弟弟坐一块儿,而桌子上已经没有空位,我赶紧主动让位,换到邻桌儿。邻桌上坐的都是熟人。
我表姐玲(某重点高中化学老师)、我师范同学叶子(某重点初中英语老师)、大王同学的夫人菲(政府宣传部领导)、龚老师(我三姐的好友,重点高中生物老师)、李老师(重点高中英语老师)、隋老师、荆老师,加上我刚好凑成八人一桌儿。
龚老师今年退休,儿子已经结婚生子,女儿上高二,是隋老师的学生。叶子的女儿和我女儿是高中同学,儿子上九年级。我表姐儿子和我家公主一样大,在北京上班。菲的女儿上高三,儿子上高一。李老师、荆老师的儿子都在上大学。
女人坐在一块儿,谈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跟新娘的弟弟坐一块儿的那位大姐语重心长地小伙子说:“在北京一个月挣一万二不如在咱郑州挣六七千。你爸妈供应你和你姐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哪儿还有能力帮你在北京买房?回来吧,小儿。”
“是啊!在道口买房也得靠我自己。”小伙子笑着说。
“姐,思远还在北京吗?”我问玲姐。
“嗯。我想叫他回来勒!在那儿工资也不高,一个月四五千块钱,不过弄了个北京市户口。”玲姐说。
“俺妮儿在北京上了六年学,当初下定决心留在北京,可是毕业后待了俩月又跑厦门了,说北京生活压力大。”叶儿说。
“嫂子,你当初让公主回来是对的,孩子守在身边,不受屈。咱多多少少能照顾照顾她。跑得远了,捞摸不着,想帮也帮不上啊!”菲说。
孩子小时候,巴望孩子能学习好,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孩子大了,又不想让孩子跑太远,怕她吃苦受累。
不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指导对不对。如果放手,让孩子们遵从自己的意愿,自己去闯,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真得比孩子高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