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 唐•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 唐•孟浩然

作者: 不问是由 | 来源:发表于2025-02-11 16:07 被阅读0次

读后感:王孟,指王维与孟浩然。可见今天这位诗人也很出名。可他在40岁时参加进士考试落榜,相当于今天公务员考试没过,或者还要再高级一点的考试。因为古时考过进士之后,大部分能进中央工作,这说明进士很了不得。即使孟浩然当年没通过考试,但幸有张九龄提携,也有工作,只不过,用今天来看,不知是正式的编制还是劳务派遣第三方合同,哈哈。可见,名正言顺很重要。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意译】

北山隐没在白云间,隐士自得其乐。为了能望见老友,我登高远眺,心儿随着远去的大雁消失了踪影。胸中的愁绪因为黄昏而起,兴致被清凉的秋天引发。不时见到返回村庄的人,走过沙滩又在渡口休息。天边树木微小得像一棵棵野荠,江畔沙洲的形状好似月亮。什么时候你能带着好酒来访,我们在重阳佳节里畅饮共醉。


【品读】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开头二句从南北朝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 唐•孟浩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ofp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