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分享)
尊敬的锦明老师,桂军师姐,群里的各位伙伴大家好:
我是张影。我入群已经七个半月了,昨天发布了第200篇简书。回头看看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迂回曲折的道路, 我决定鼓起勇气,来做我入群以来的第一次分享。一是想给自己一个总结,坚定再出发的信心,也希望能给刚刚入群的,和我曾经一样焦灼痛苦的姐妹一点力量。
一路走来,有悲观绝望,也有希望满怀,有山穷水尽,也有峰回路转,有迷茫无助,也有笃定从容,感恩自己遇到了一群智慧,有爱,坚韧,无私的伙伴,陪我走过了一条不断成长的道路。
早就听说过,人这一生要经历的最后一次蜕变式的成长就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当我们步入中年,思维开始走向僵化定型的时候,孩子就像我们的天使,来度我们成长。让我们睁开混沌的眼睛,除去包裹心灵的粗粝的外壳,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先说说我的故事
我的儿子,从小就一直是个乖乖的,宽容厚道的孩子。他从来不是成绩最优秀的孩子,但是他很努力,很善良,很体贴,从没有让爸爸妈妈操过心。
孩子的爸爸是天底下最负责的爸爸。自从孩子出生,他好像失去了自我,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回家,洗脸,刷牙, 睡觉。他组织孩子的小伙伴们,还有孩子们的爸爸们,妈妈们,他义务给孩子们找最好的老师,给孩子们组班,安排孩子们的学习,吃饭,娱乐,假期还会组织大家一起出去旅游。
其他的妈妈们羡慕我有个好老公,孩子有个好爸爸。但是我和儿子却常常感到他的爱会让人感到窒息。我认为爸爸的教育方式用力过猛,他就是所说的“探照灯父母”,每当我提出质疑,老公会很生气,说你忙于工作,孩子不是你管的,你没有资格指手画脚。看着亲密的父子俩,我想可能是我多虑了。但是我内心不是一个快乐的妻子,也不是一个快乐的妈妈。生活就这样吧,我想,不好也不坏。
到了初中,儿子作为子女,进入了爸爸工作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初中,高手云集的地方。 爸爸踌躇满志,儿子也很争气, 在入学第一次月考中,全年级1400多人,孩子考了170名,在子女中名列前茅。这样我们就有了选择进入实验班的自主权。我们给孩子选择了贯通实验班。这个班级的大部分孩子是竞赛选拔出来的,他们的部分课程是高中下延的。初一下的时候,几乎所有孩子至少学完了一遍初中课。 孩子也在周末开始加高中的课。虽然孩子没有学过竞赛,周六的竞赛辅导课,老公还是逼着儿子去上。认为学点总比不学好。
儿子一开始也很好,很努力。老师总说我的孩子多么有责任心,值得信赖,人品好,性格好,班级同学都很信任他。一次次班级民主投票评优,选体育委员,选团支书,儿子都入选了。而我们都把这些当做理所当然,甚至都没有当回事。
我们更在意的还是孩子的成绩。儿子的成绩起伏很大,从2、3百名,到6、7百名浮动。 每一次考试,老公都说不在意成绩,但是成绩下滑,他就会找茬发脾气,儿子有一次大哭说:有什么用啊?你们不就是看成绩!我们当时不承认,认为爸爸妈妈只要你尽力就好,哪知道这个尽力让孩子多么无能为力!
儿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期间我们的夫妻关系也越来越糟糕。父子出现冲突的时候,老公有时候会打儿子,我抱住儿子,护着他,同时也不让儿子打爸爸。儿子攥着拳头,流着眼泪。我紧紧抱着儿子,告诉儿子,等你长大了,你就离开这个家了,你会有自己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是多么愚蠢。
到了初三上学期期末,儿子崩溃了。出现了头疼,后背疼的表现。期末考试没有参加,有两天没有上学。我彻底慌乱了,一边看着孩子心疼却无能为力,一边还要承担着老公的愤怒和随时可能的爆发。 老公的世界也崩溃了,他无法接受儿子逃避学习,逃避考试的情况。
我领儿子去做过一次心理咨询,儿子去了一次再也不去了。
我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亲子教育课程,花了近1万块钱,现在想来,当时课程中倡导的理念和我们的课程也是相通的。但是我太急于摆脱现状,。三个月后,儿子的情况并没有如我所愿。我没有再继续那个课程的学习。
其实,现在想来,儿子当时情况还好。他每天正常上学,只是除了完成作业,很少做题,看得出来阻力很大。我行动上放任,心里上却紧紧抓住。我还不死心,我继续寻找,和姐妹们一样,我找到了锦明老师,桂军师姐,果断入群,交费, 开始学习,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从入群到现在的七个半月里,我和儿子的情况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稳定中隐含危机
儿子的情况:学习有阻力,但是坚持上学,能完成作业,不怎么做题。开始要求周末拿手机,买了PAD,平时学习的时候会听歌,或者偶尔用QQ聊天,开始玩王者荣耀。
我的情况:对现状不满,却无能为力。心里有隐隐的担忧。都说担心就是诅咒。我眼看着情况在下滑,自己行动上在读书,听音频,写简书,舒缓,感赏,投射,但是从能量层面,多年来的教育和信念让我很难相信非物质层面的东西,做不到简单相信,甚至恍惚之中会认为自己是不是疯掉了。所以课程的理念无法内化于心,也就没有能力去影响到孩子。眼看着情况不断下滑,忧心忡忡,于是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 五月份到中考结束后的暑假,状况不断,炼狱中煎熬
四月份的月考儿子参加了,考了600多名,差不多是初中以来的最低谷。他自己更加焦灼,我和孩子爸爸眼看着没有办法。现在想来,家里一定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随着五月份中考相关的各种考试日趋临近,儿子的状态越来越糟。到了五一,最黑暗的一段日子来临了。五一假期的一次父子冲突之后,儿子把自己关在老房子里,拉上厚厚的窗帘,一个人在黑暗的房子里,与外界隔绝,拒绝爸爸妈妈靠近,拒绝去上学。我茫然地开车在街上转啊转。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心痛得无法呼吸,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要受到这样的惩罚。每一天看到手机上的外卖送达了,才知道孩子还在吃饭。每天从微信运动的步数变化,猜测儿子终于起床了,可能去洗手间了。他是安全的。每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的心都是疼的。我对妹妹说,你姐现在是在遭受凌迟酷刑,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刀割般的疼痛。后来儿子断断续续上学了,但是仍不回家,一个人在那个房子里住了20多天。
我问桂军师姐,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学习,孩子的情况反而越来越糟?桂军师姐说:
如果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比原来更严重。坚持不住了,我们就是在把自己的改变当成让孩子改变的一种手段,就容易前功尽弃。如果我们继续坚持,无论孩子怎样折腾,我们都是一如既往的去爱她。孩子就会相信,爸爸妈妈的对她的爱无坚不摧。当我们变得不再去关注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变化。我们把改变的目标放回自己的身上,而不是一边学习,一边看孩子改变了多少?哪一天,我们能把关注点从孩子的身上拉回到自己身上了,就是自己成长的又一个里程碑。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些话充满智慧,也是我们必须要走过的路,但是我当时并不真的理解,但在绝望之中,我只能重新开始。一天凌晨三点,我拿起《阿拉丁》,开始重读。读着读着,我觉得生命力又渐渐回来了,我好像活过来了。
一路跌跌撞撞,一路向前,儿子总算是如我们所愿,参加了中考。孩子克服了多么大的阻力,只有他自己知道。中考结束的那一天,我和儿子说了很多话,我告诉儿子,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你能够战胜自己,这就是成长。我们都要活在当下。焦虑都是指向未来的,实际上我们焦虑的事情99%并没有发生,就算1%发生了,也在我们承受范围之内的,所以焦虑是没有必要的。这些话是说给儿子听的,也是我说给自己的。
别的孩子都是中考结束当天就开始高中课的学习,我让儿子出去玩了一周。回来按照他自己的意愿交了钱,报名上课,但是只坚持了三天,便放弃了。我当时无法接受,儿子再次崩溃,生无可恋,让我也陷入了恐慌。之后的状况不断,儿子要纹身,儿子参加军训带去了手机。现在想来好像也不至于天要塌下来的样子,而当时的自己就是感觉很崩溃。
任桃师姐私聊,告诉我要正面聚焦,读书。于是我开始大声朗读,录制音频。 我努力让自己沉下心来,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家里的定海神针。
第三阶段 孩子的高中生活,暴风雨后走向平静--突破一个又一个卡点。
“亲爱的, 你的外面没有人。”所有的问题都要回归己身。在这一路升级闯关的路上,我打倒一个又一个小怪兽,崩溃了再爬起来,总的来说是在螺旋中上升,而儿子和我的成长也是同频的。
第一关:爱自己。
我知道自己被角色限定了。我是长女,我是姐姐,我是妻子,我是妈妈,我是老师.....我给自己限定了很多角色化的标签,然后迷失了自己,我的内在小孩是委屈的。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以为我是那个坚强的,自信的的女人。在梅师姐的建议下,我做了21天的镜子练习,我好好看照顾我的内在小孩,告诉自己爱我自己本来的样子。我认真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自我觉察,接纳自己的情绪,到大自然中去提升你自己的能量,我每天去河边散步,桂军师姐说,我不必委屈自己。要做到“不抗拒 不就范 纯感赏 爱满满”。 我把这十六字箴言记下心理,不断提醒自己。
我发现我开始做真实的自己。我开始平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适当拒绝孩子提出的要求。
我发现我很多天早上,我会稳稳地吃好早餐再去上班,不会像以前一样,宁可饿着,也不要让别人看到我迟到了,其实没有那么紧张,自己也没有那么重要。 即便第二天有很重要的工作,我也不会熬到很晚,我发现能量调对,我不需要太过努力,也可以把工作完成得很好。我发现自己可以慢下来了。
第二关:正面聚焦
在师姐们的指导下,我开始觉察到自己其实是一个容易聚焦问题的人。我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目光犀利,思维敏捷,并且能很快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人。这个倾向在工作中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在亲密关系上就是个大问题。
吸引定律说,你会得到你持续聚焦的。我聚焦问题,问题就越来越多。我看到老公挑剔,他就越来越挑剔,我看到儿子脆弱,他就越来越脆弱。紫雨老师说:你的实相就是你创造的,你死你活该。
带着这份觉察,我开始不断提醒自己“凡事都有两面, 凡想都有两念”。儿子带手机去学校,我相信他可以逐渐学会自律,早晚他要学着自己管理自己。老公和一些我眼中的无业游民出去喝酒,我想幸亏是一些没有工作的人,要不然谁有时间陪他呀。儿子重视学生会的工作,而不是学习,我想也好,有了这样的工作能力他将来做什么都会做得很好。儿子砸碎了门板,我在崩溃中爬起来,想也好,孩子终于不再向内伤害自己,向外发泄就是前进了一步。直到最近一次儿子的爆发,我在亲爱的梅珺的帮助下,很快找回了状态。我发现自己可以越来越快地看到每件看似不想要的发生背后,有它的正面意义。
第三关、不需要理由的相信
我们总说,相信相信的力量。可是对我而言,相信真的很难。多年形成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惯性和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执拗,总是让我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行为表现上来看,就是在接纳与不接纳,乐观看好与悲观看跌徘徊,能量上就在不断的撕扯中感到痛苦不堪,
首先我需要相信自然法则。我其实一直相信有一种更大的力量存在,我就试着去以我自己的方式去建立信心。我投射小红帽,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机缘巧合中觉察背后一定有我们看不见的力量 ,我阅读《与神对话》, 我朗读《阿拉丁》, 想到我自己是典型的视觉学习者,我开始手抄阿拉丁,重读爱不完课程,整理课程思维导图。 我重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按照书中的指导,开始做30天心想事成的实践练习,潜移默化之中我渐渐地纯然地相信了。
然后我要相信,无论现状如何,我的愿状必然会实现。这似乎更难。一次次的碰壁之后,我和我的心理老师做了深度沟通,她指出我要做到的相信,是那种没有前提的相信,不需要证据的相信,毫无理由的相信,在迷雾中看不到出路的时候依然笃定的相信。没有“毫无理由的相信”这个前提,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根基,我们就无法接纳现状,我们就会向外寻求证据,在情况出现反复的时候,我们就会崩溃,因为我们的不相信得到了印证。相信自己,你就不需要不断向外追问,我该怎么办?往前走你就会碰到合适的方法,合适的人,合适的时机。我们都是具足的,放松平静,提升能量,少些思考,多些体验。后来我看到了一个基督教的网站,对于信心的解读,就是这个意思,原来我们一直说要有信心,却没有明白什么是信心,真正的信心是不需要证据的。
第四关:全然地接纳
我们的课程一直在强调接纳。所有的亲子教育的老师、书籍、课程都强调“接纳”的重要,师姐们也一直告诫我们要接纳孩子的现状,可是看到孩子沉迷手机无心向学的状态,自己还是无可奈何地晃荡,抗拒。感觉一次次在妥协,退让,孩子的状况却似乎在一次又一次挑战我的底线。怎么才能做到接纳?
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去看到我抗拒来自哪里。 第一,来自于评判。我用“应该”的状态来评判孩子实际的现状,我把孩子的现状看作是我做妈妈,做教育者的失败。因此我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与挣扎。第二,我的抗拒来自于做不到放任。我不明白既然放任了那投射的意义何在?直到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放任?就是觉得现状还不错,愿状更美好。我们的感觉源点是丰盛而不是匮乏的。
如何做到接纳?那就是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现状,不把现状看做是问题,而是成长。
孩子的这一段经历,对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是多么可贵!我不敢想象,儿子如果不是经过了这样的叛逆,他会成为一个多么唯唯诺诺的人,他的内心怎么会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他如何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他现在可以坦然地坐在爸爸旁边,说出他的看法,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自内而外散发的是不一样的光辉。
孩子是来度我们的,如果说孩子的现状仍然有令我们不满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还有修炼未到的面向。我们与孩子是同频的,相互成就,彼此成全,共同成长。
第五关:放下恐惧,重新看待冲突
时不时的, 我的心中会涌出一种恐惧,惴惴不安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常常显化为冲突,尤其是父子间冲突的爆发。我知道,这是我面临的又一个卡点,逃无可逃,终究要面对。
为什么我与亲密的人的沟通总是浮在表面,为什么不会轻易敞开自己?为什么我会听任脓包长在那里而不敢把它割开?我为什么害怕会让对方感到疼痛?如何勇敢地面对冲突?我到底在害怕什么?
经过了一次次的冲突,加上老师的引导,我知道我要重新建立对冲突的认识。 正是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我们释放了彼此的张力,让隐藏在心里的话冲口而出,让真实的情绪流动起来。其实真实是不伤人的。伤人的是彼此的不相信,过度的保护来自匮乏的感觉源点,根源也是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彼此感知得到,却无法言表,所以困在关系中的人会觉得很愤怒,很无奈。
处理好冲突,其实会带来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尤其是这几天,看到智慧通透的沙科静师姐是怎样应对父子的冲突,更印证了这个认识,冲突本身无所谓好坏,冲突的好坏只和我们的观感与应对方式有关。
在冲突中,我无奈选择了放手,却收获了喜出望外的结果,爸爸并没有失去理智,儿子也终于敞开了心门,父子的关系有了突飞猛进。我这个妈妈再也不必做他们之间的缓冲器、垃圾桶和传声筒,也不必再左右为难。坦坦然然地,把真实的情况放在三个人中间,一起去面对。
第六关:重建夫妻关系
正如桂军师姐很久以前就提醒我的,要把关注点转移到夫妻关系上来。梅珺也又一次提醒我。我深刻地体悟到,这是问题的根源。我们都知道,家庭关系的第一顺位应该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好了,家庭氛围自然好了,孩子也自然会好。
我曾经以为是我一直在包容老公,包括周围的人也这样说。要修复好夫妻关系,第一我要改变这个观念,认识到要修复夫妻关系,我就要真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做到责任归己。
我深刻地剖析自己。其实我一直在评判老公。我看不惯他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对家人挑剔,固执,自我中心、情绪不稳定,酗酒、交三教九流的朋友....总之,我以为我在隐忍和包容,实际上能量层面我在抗拒,这种抗拒不用说什么,也能清晰地传递给老公。
我聚焦老公的缺点。我看到老公抱怨猫咪掉毛,没看到老公对猫咪有更多照顾; 我看到老公唠叨,没看到他难得的勤快和爱干净;我看到他出去喝酒,没看到他的躲避中深藏着对儿子的爱;我看到他交三教九流的朋友,没有看到他的随和、好人缘。想一想,老公对我的挑剔表现在语言上、行动上,而我对老公的挑剔又何尝不是隐含在思想里,能量上呢?
我想要什么? 我想要一个健康快乐,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的孩子,我想要一个温馨的,爱意流动的家庭,那么为什么不放下所谓的对错是非,放下那些看起来坚不可摧的观念和评判,从爱出发呢?梅珺说,你想老公怎么对待你的儿子,你就怎么对待你的老公。我从能量层面,找回爱,接纳,允许,尊重,体谅,夫妻之间的坚冰渐渐消融了。
如今,我把老公和儿子都看做是独立的人,独立于我的人,我爱他们,但是我也相信他们、尊重他们。老公的情绪还会有,但是我告诉自己那与我无关,他会慢慢消化的自己的情绪,老公也在成长,就像儿子一样。
全然地允许,全然的接纳,给彼此可以呼吸的空间,都放心地做自己。
第七关:放手由祂,放手由他,重塑信念系统
有了对自然法则的相信,我们可以相信宇宙,一切可以放手由祂,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了对孩子和老公的相信,我也可以放手由他,相信他们都会做更好的自己。
儿子在挣扎,在努力,就像是即将破茧而出的蝴蝶。我要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去看待这种挣扎,告诉自己不能动手,不要干预,不要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只有经过痛苦的挣扎,他才会焕发出生命的力量与光彩。
我就好好修炼自己,重塑自己的信念系统,活出一个更真实的自己,更能感受到幸福的自己,内心更安定的自己。
为自己,就是为孩子。
前路不会一帆风顺,没有波澜的人生该有多乏味,我们来玩一场叫做人生的游戏,我们走进了游乐场,为什么要抱怨海盗船怎么那么晃荡,过山车怎么那么惊心动魄,只有经过了那种失重般的失魂落魄,当我们的双脚再次踩在地面上,我们才能体会到那种心里实实在在的幸福和安宁。
感恩老师创建的环境和课程,感恩桂军师姐,任桃师姐,曾靖师姐,沙科静师姐,利花师姐,淑正师姐,东燕师姐,亲爱的梅珺,利明师姐,羽庭师姐,厉行师姐,程风,周丽,菊萍,闫静,娄丽,王丽、俞华等等各位姐妹,你们都是宇宙派来的天使。
感赏我自己,跌倒了再爬起来。痛苦让我成长,坚持总会看到希望。正如我们入群时所说的,晨昏相伴,共同成长,我们终会心想事成。
感谢各位的聆听。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