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为桓公司马

《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为桓公司马

作者: ea4f19149938 | 来源:发表于2025-10-05 15:34 被阅读0次

原文: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共语至暝。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译文:

太傅谢安担任桓温的司马时,桓温前去拜访谢安,正逢谢安在梳头。谢安匆忙取来衣服和头巾准备更衣。桓温说:“何必如此麻烦!”于是下车与谢安畅谈至黄昏。离开后,桓温对随从说:“你们可曾见过像他这样的人吗?”

背景

1. 人物关系

谢安:东晋名士,陈郡谢氏代表人物,早年隐居东山,四十余岁应桓温征召出任司马,后成为宰相,主导淝水之战。

桓温:权臣桓温,时任征西大将军,掌控朝政,对谢安极为赏识,多次公开赞誉其才。

2. 场景内涵

不拘礼节的魏晋风度:谢安“梳头见客”的随意与桓温“何烦此”的回应,体现名士间超脱世俗礼法的交往方式。桓温主动“下共语至暝”,更凸显对谢安的器重。

政治隐喻:谢安出仕首站选择桓温幕府,意在缓和陈郡谢氏与龙亢桓氏的关系;桓温的赞叹则暗含对谢安未来政治影响力的预判。

3. 后续发展

谢安任职一年后借故辞官,后入朝辅政,成为桓温的政治对手。桓温晚年设宴欲诛谢安,却因其“洛生咏”的从容气度而撤兵,叹服“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文化价值

1. 名士品鉴的典范

此则被收入《世说新语》的《赏誉》篇,以简练笔墨刻画人物神韵:

  桓温的“颇曾见如此人不”既是个人激赏,亦反映魏晋“人物品藻”的风尚,即通过言行提炼精神气质。

谢安的“自然”与桓温的“豪迈”形成互补,彰显“雅量”与“旷达”的并重。

2. 历史矛盾与文学张力

桓温一生三次公开盛赞谢安,却终成政敌。此则记载的和谐场景与后期权力对抗形成强烈反差,体现《世说新语》“不重终身定论,而重当下风采”的叙事特色。

相关文章

  • 11/04读《世说新语》——言传身教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谢公:谢太傅,谢安。 这是《世说新语》德行篇里...

  • 谢太傅

    如果想了解魏晋风度,就看《世说新语》,首推一指是谢安——《世说新语》之: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

  • 谢公夫人|刘氏

    刘氏是如何巧拒谢安纳妾之念的? 《世说新语·贤媛》 【原文】 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太傅...

  • 1113|13——赏誉第八(1)

    今日继续阅读《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赏誉是对当时人的赞赏,与识鉴不同的是不包含预测。 赏誉,是欣赏与美誉,写的是人...

  • 【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六二:谢鲲折齿

    康乐斋杂集 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六二:谢鲲折齿 【简介】本典出自《世说新语•赏誉》注引《江左名士传》,亦见《晋...

  • ID1416、ID1417《世说新语》人物定位分布:原文&译文&

    原文: 154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①:“孝伯亭亭直上②,阿大罗罗清疏③。” 译文: 司马太傅(道子)...

  • 高雅的家庭氛围

    在《世说新语》“言语”中有《咏雪》一文,虽讲的是谢道韫具有“咏絮之才”,然而期间家庭氛围令人羡慕。 “谢太傅寒雪日...

  • 赏誉

    《世说新语》中《赏誉》是指对人物的鉴赏和赞誉。由于受到东汉察举官吏的品题之风影响,魏晋的赏誉不少是对治国才能的赞颂...

  • 读史 一 “谢安教子”

    《世说新语》里面有一则“谢安教子”的故事,原文是这样的: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哪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

  • 谢道韫咏雪

    今日分享一则《世说新语》中才女谢道韫咏雪的小故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为桓公司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pe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