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艺术之家简友广场
阿纳斯塔夏带给我的思考

阿纳斯塔夏带给我的思考

作者: 一笑Red | 来源:发表于2025-09-13 06:41 被阅读0次

原创 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 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 2021-10-18 17:42

偶然机会了解到《阿纳丝塔夏》,恰巧得知朋友也在看这本书,昨天它终于来到了我的手上。尽管眼睛甚是疲倦,也阻止不了我一窥它的神秘芳容的好奇之心,浮光掠影地翻完了整本书,也不由得引发了很多思考,那些一直在变却从来又没有变的东西,仿佛对自己的了解也加深了不少,对天地万物又有了更多的敬畏。

我从小身体不好,但这个并不是重点,我想让我引以为豪至今都在疗愈我身心的便是从小生长的环境带给我的影响,而且不得不说,这会是很多渴望繁华城市生活的人们所嗤之以鼻的环境。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光闪耀,时常停电,封闭堵塞,四处奔走的家畜,漫山遍野的杂草,偶尔还有蛇虫鼠蚁带来的危险,但如今走过了很多地方,让我向往的还是从前的味道。

还记得奶奶说,小时候爸妈忙,把我托给他们照顾,他们干农活也忙,就把我放在田坎边,让我自己抓土玩,浑身搞得脏兮兮。但或许就是那几年的我一直在支持着现在羸弱不堪的我,对这个世界还保有真诚的善意。

还记得夏天晚饭后,大家一起在山坡乘凉,小孩子到处跑,大人们就一起聊天,我们很喜欢捉草蜢玩;还记得镇上有一个简陋的舞厅,灯球闪着五彩缤纷的光,也是镇上男女老少时常光顾,尽情舞蹈的地方;我胆子小,电闪雷鸣是我最怕的时候,夜晚的漆黑时常让我很恐惧,但是我又很享受晚上躺在楼顶和哥哥姐姐们看星星聊天的时光,躺在被窝吃雪糕聊天的时候,和小伙伴爬黄角树,从高处往下跳,去沟渠里捉螃蟹,抓鱼,去爬山探险,到处找野菜。

从小我很害怕大多数动物(见文章“和动物的缘分”),但是非常亲近植物,我经常对着植物自言自语,好像它们能够听懂我说的话,总是禁不住手舞足蹈,大声高歌,无论是在地里,雨里,风里,还是大街上,真有一次,我高兴到不顾忌别人的眼光,一路围着树转圈唱跳着回家,还有和朋友在撑着伞在雨里跳舞,在广场池塘的石头上演农夫与金鱼,结果忘了时间回家被骂,当然也不乏一些可能很危险的举动,比如独自一个人走山路回老家,街上抓扒手,去陌生人家里玩...那些在音乐剧里的场景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身上,而且没有和任何人学过,我也不懂什么是作曲。无论走到哪里,植物总是能够吸引我的目光,还记得初中学校操场旁边的茅草地,很多个周末我就一个人跑到那里去,玩一个下午茅草,微风吹在身上的感觉至今清晰,高中复读的学校有一个被围栏隔起来的后山,偷偷地从洞里爬出去放肆,如果没有每天中午的散步,没有满眼的植物,难以想象我能够顺利毕业。

我还记得很多童年重复出现的梦,一个人漫步在泛着银光的森林里,站在宽阔的水域边上,或是从上往下俯瞰高山大川,当然不乏有很多被动物或者莫名身份的人追逐的场景,可是只要想要广阔无边的草原,大海,我起伏的心情总是能够得到很多安慰,尽管这些只是大脑对着堰塘、田地的放大想象。小时候的我生活的环境并不理想,反而多了很多变动,但是对于每一种境遇我都能够保持很新鲜的状态去融入,好像一切都是好的,我似乎总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手里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甚至是能够敏锐地去安排人,很多东西我说不上来,可我总是心里有数。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从什么时候就发生了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内心就渴望着一种安定,我也一直在寻找,可是外在的环境却一次又一次让我失望,因为无法被满足。我努力地融入环境,却总是想跳脱出来,对人敞开心扉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我能够很快和人打成一片,尽管有人对我态度不好,但从来没有产生过“敌意”这两个词,或许我性子比较急,经常误解别人,做事莽撞,但不会因此与别人井水不犯河水,我一直都在了解别人,反思自己,真诚地道歉(见文章“那时年少”)。我不喜欢和别人比赛,不喜欢成为第一,不喜欢各种各样的赞誉,因为那会让我和别人产生距离,我知晓别人的心思,知道如何让他们开心,所以在集体里也是一个被大家喜欢的角色。可渐渐长大,我发现和人交流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我无数次地尝试解释自己,无数次地被误解,我似乎可以很快速地知道别人对我的想法,但当我为了满足别人想法时,我简单的出发点总会在大脑中变成一个很复杂的计划,我总是感觉做事情很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时常开始计划,却疏于行动。

对于读书,一直以来我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只知道将我放置在某个环境中,我会以自己舒服的状态适应它。事实上,我上课时常走神,打瞌睡,好像课堂的内容吸引不了我,但我也不会落下很多,但如果别人说我是个用功努力的人,我想有些夸大其词了,至少学习不会是一件让我费力的事,只要是我想做的事,就会很自然地成为我的一部分。可以说我天生怠惰,费力的事总是让我敬而远之,去讨好别人也不行,从心底里,我是倾向于轻松的。

阿纳丝塔夏,无论是真实还是虚幻,让我看到一种可能性,一种和翻阅的各类经书中契合的天人合一的状态,一种我原本好像也有的一种不费力的状态,一种身为万物之灵的高贵感,一种与环境相融的和谐感,我总是不自觉地做一些事,比如突如其来种植物等等,或许这本来就是我内在自我的渴求,一种我喜欢的生活方式。我应该顺着它去走,而不是因为它没有给我带来实质性的意义去抗拒它,可谁又知道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呢?

这本书内容信息含量很大,如何理解也是因人而异。于我来讲,去真实地了解自己,用心去发现自己,发现世界,与自己和睦相处,与世界和睦相处。这一切不在乎形式,无论是遥远的古代,还是科技发展迅速的现在,还是难以预料的未来,理想的生活方式一直都扎根于人类的内心,只是要去深入它,让它更自然地表达出来。物极必反,我们似乎已经受够黑暗,痛苦到极点也就是走向幸福的时刻,不过目前看来,或许还没有到极点,与其被动地改变,不如主动地求新,《黄帝内经》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前段时间我依然苦恼前路渺茫,不知道接下来怎样更好地走。嘿,一切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而我要做的是让我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并一直在实践当中去做到并维持它,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能够着急的事,我的身体已经留下了这20多年的印记,伤疤,僵硬,腰酸背痛,疲惫不堪,我还要去赶什么?(文章见“熟悉的轨迹”)当务之急便是去了解我的身心,去找到根源,去缓解治愈它,无论是靠着外力还是内力,循序渐进,由己及人。

《阿纳丝塔夏》有一段话,觉得甚有深意:当一个人处于爱的状态,就会产生明亮的射线,这个射线在短短一瞬之间,被这个人上空的星体反射回来,回到地球,为一切带来生命。人类发出的射线中,只有明亮的射线能够被宇宙吸收和有益的射线从宇宙返回,人被负面情绪影响,产生的射线就是黑暗的,黑暗的射线无法升空,只会坠入地球深处,碰到地心之后反弹,以火山爆发,地震,战争等的形式回到地表,黑暗射线由地心返回来的最为极致的效应是直接作用到人身上是加深他的负面情绪。

大自然已经将一切都给予人类,生存还是毁灭,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如何返璞归真,回到让自己安稳的源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

太棒了,又可以买糖吃了!


除草


为什么除草?

好坏只是人心的差异,和草无关 。不管是好草坏草,都能够让土壤保持湿润和土壤内外的活力。有时候自己的收获是以牺牲ta人为代价,来不得什么崇高,崇高仅对自视崇高者而言。

从本质上讲,万物都是趋利避害的,为了己利去占有,竞争,掠夺,哪怕是共生关系也是有共同的利益。有的看似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和自我无关,甚至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利益,ta亦是心甘情愿,内心必有重于表面利益的东西让自己坚持,总之一定是和自己有关系的。

除草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对草的同情,而是没有草干扰我收获的快感,即便是对于作物也是一样,我会为了让一些有优势的作物长得更好而果断地除掉一些不好的。

要说有例外吗?有。如果发生在人身上,那人一定是首先意识到了这个无法打破的规律,再选择了“停”,(两个字即“无为”)――只有“停”,万物才得以生(这是结果,不是目的)。只要你抱着为了什么的目的,终究和利益牵连不断(是事实,无所谓好坏)。“无为”是不带目的,不牵连别人的目的,总之,隔绝一切(或许只有能脱了形体,无需从外界获取任何营养的神仙才做的到吧?)。倘若“无为”是个绝对的概念,那么终有一些人一生都会在这条路上无限趋近无为,他们或许就成了所说的“贤人”、“至人”、“圣人”、“真人”。

种什么菜,怎么种,除不除草,除多少草因人的需求而异,无从评判,无需比较,但如果一件事情消耗太多精力是得不偿失。若一人目的太多,精力亦消耗地多,丧失精力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人即便没有目的,同样也在肆意消耗精力,或许到最终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了问题。

或许我们太看重人的力量,低估了自然本身的力量,很多时候播种好像也根本不用花心思管什么格局,随便一把种子撒下去,听天由命。

(后记:此时此刻,我在编辑文章。若无心而为,自是不用去管什么格式、图片、错别字、语言是否严谨,最好再设置付费,随意一发,一切又都是过去时,评判思考交由别人,我又继续上路。这自然会筛选出一些有心的读者,筛掉一些重形式、重金钱大于内容者。收获大小自是因人而异,所以再好的作品,如果读者是瞎子,它无论如何也体现不出本来的价值,比不上当柴火烧的木头。当然最省精力的自然是什么都不做。观点在不断进化中,下一刻,好多东西可能又重新打破,是个问题;即便是点进来看的有心人,也是各怀目的,谁知道是是蛇精,老爷爷,还是葫芦娃,我又会陷进利益纠葛之中,还是问题;写文章只是一种传播模式,局限性太大;写好了,发不出去,又是问题;有人重金钱,有人又没金钱,仍然是问题。要想周全是多么地难,身心俱疲,难怪周全不易,取舍是常。想通和实践的差距又是多大?显然,我还在纠结。顿悟难得,那就走一步看一步,逃避摆脱不了问题。)


(更多关于植物的文章,去公众号“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找找吧~)

相关文章

  • 阿纳丝塔夏

    阿纳丝塔夏,阿纳丝塔夏……

  • 阿纳斯塔夏

    要和自然友好相处 人类所需要的,宇宙中都有,而且都会给予 两个人都有爱的情况下所创造出的孩子 植物有她自己的灵性

  • 阿纳斯塔夏书摘

    宇宙已经为人类提供了所有,所以人们不需要为吃和穿而操心。 种子会包含着人体的信息,植物也会为人类治疗疾病。 人其实...

  • 阿纳斯塔夏的光

    午后,坐在榻榻米上,阳光明媚地从窗外照进来。 阿纳斯塔夏的光照见了我。心里升起一些感悟:营造爱的空间,先从对待自己...

  • 阿纳丝塔夏和她的计划

    1. 前言 2. 阿纳丝塔夏的动机 3. 阿纳丝塔夏本人 4. 阿夏的计划,梦想与书 5. 阿夏对人,世界,信息和...

  • 阿纳丝塔夏家园建设与种植系列文章导读

    如果你想对阿纳丝塔夏有个基本的了解,请看:阿纳丝塔夏和她的计划https://www.zybuluo.com/zh...

  • 《创建共同家园》—阿纳斯塔夏

    当看到这些照片时,好像触动了我的灵魂。有个声音在呐喊,你似乎一直在寻找一个这样的家园。而书中阿纳丝塔夏也为...

  • 神的子民——吠陀罗斯人

    那次的影展虽可视为国家大事,但我记得参展人从 未提过吠陀罗斯人,所以我问阿纳丝塔夏: 「阿纳丝塔夏,你的民族消失了...

  • 多觉知自己的心

    昨天,我听《阿纳丝塔夏》有个章节,让我感触很深。 当阿纳丝塔夏躺在和自己有链接的林间草地,把手放到男主的手上,把自...

  • 青木阅·第二周

    青木阅·第二周 《阿纳丝塔夏1》 此书记载了俄罗斯企业家在西伯利亚原始丛林与神奇女孩阿纳丝塔夏的三天奇妙体验。 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纳斯塔夏带给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llbdtx.html